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到天下的窮人寒士,寄予不少同情。他每日用素菜草果度日,當地都叫他“菜肚老人”。

相傳,有一天他邀幾個朋友在草堂上吟詩作賦,吟得高興,不覺到了中午。他發起愁來,眼看要吃晌飯了,可是一無所有,拿什麼款待這些客人呢!他正在著急,忽然見家人從浣花溪裡釣上一條魚來,喜出望外。心想,就請大家品嚐這條魚吧!

他走到灶前,親手烹製起魚來。朋友們見他去做魚,個個都驚奇起來,有的帶著懷疑的眼光說:“老杜,這可是新鮮事,你會作詩,還會烹魚?”

杜甫笑笑說:“等著吧,我今天就要給你們烹烹看看。”他開膛把魚洗好以後,加上佐料就放鍋裡蒸上。蒸熟以後,又把當地的甜麵醬炒熟,加入四州泡菜裡的辣椒、蔥、姜和湯汁,和好澱扮,作成汁,趁熱澆在魚身上,再撤上香菜就做成了。

大夥歡坐一堂,見杜甫把魚端了上來,伸筷一嘗,果然好吃。

眾朋友邊說邊吃,一會工夫,一條魚吃得精光,可是這魚還沒有名字呢!於是大家就為這魚想起名字來。有的說:“這魚就叫浣溪魚吧!”有的說:“叫老杜魚才合適。”最後杜甫說:“陶淵明先生是我們敬佩的先賢,而這魚背覆有五顏六色的絲,很象柳葉,就叫‘五柳魚’吧!”說罷,大家十分贊成,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五柳魚就這樣叫起來了,併成為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傳了一千多年。”

讀完這一段,熊偉淚流滿面!不是因為這段故事正好和自己剛才說的差不多但主角卻不是一個人,而是在感嘆,自己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湊字數了,而且還是在表姐的主動邀請之下。

“算了,不和他計較。”黃穎決定繼續無視,只是對這個故事的版本好奇。

“反正都是傳說,那玩意做不得準。”熊偉嘴角抽了抽,伸手朝下隨便翻了翻,然後驚奇了:“你看!有蘇東坡版本吧?”

果然,關於五柳魚的百科,在杜甫版的下邊還有一段蘇東坡版。

“‘五柳魚’是浙江杭州西湖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鮮美,噴香誘人,深為人們所喜食。人們在享用時,又常把“五柳魚”叫做“東坡魚”,這是為什麼呢?

蘇東坡是我國宋朝的一位美食家。相傳,有一次,他讓廚師做道魚餚開開鮮。廚師送來後,只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東坡食慾大開,正欲舉筷子品嚐忽見窗外閃過一人影,原來是好友佛印和尚來了。東坡心想:“好個趕飯的和尚,我偏不讓你吃,看怎麼辦?”於是順手將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和尚其實早已看見,心想:“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東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答道:“小弟今日特來請教一個字?”“何字?”“姓蘇的‘蘇’怎麼寫?”蘇東坡知道佛印學問好,這裡面一定有名堂,便裝著認真地回答:“‘蘇’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邊左是‘魚’,右是‘禾’字。”佛印又問:“草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呢?”“那還念‘蘇’啊。”“那麼魚擱在草頭上邊呢?”蘇東坡急忙說:“那可不行。”佛印哈哈大笑說:“那就把魚拿下來吧。”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佛印說來說去還要吃他的那盤五柳魚。

後來有一次,佛印聽說蘇東坡要來,就照樣蒸了一盤五柳魚,心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日我也難難你。於是就順手將魚放在旁的馨裡。

不料蘇東坡早已看見,只是裝著不知道。說道:“有件事請教:我想寫副對聯,誰知寫好了上聯,下聯一時想不出好句子。”佛印問:“不知上聯是什麼?”蘇東坡回答說:“上聯是‘向陽門第春常在’。”佛印不知道蘇東坡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幾乎不加思索地說:“下聯乃‘積善人家慶有餘’。”蘇東坡聽完,佯裝驚歎道:“高才,高才!”原一你專罄(慶)裡有魚(餘)呀!快拿出來一同分享吧。佛印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了蘇東坡的“當”。但他還想“戲弄”一下蘇東坡一看,一條清蒸的西湖鮮魚,身上劃了5刀。便笑咪咪地說:“五柳魚唄。”佛印笑笑回答說:“這條‘五柳魚’算給你‘釣’到了,不如叫‘東坡魚’算了。”

從此以後,人們把“五柳魚”又叫“東坡魚”,而且這道西湖名菜名氣也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今天。”

“怎麼又是一直流傳到今天……”熊偉看著這個完全不同於自己記憶的蘇東坡版五柳魚,而且這個更直接,直接就又叫“東坡魚”了。

“你看,別論故事內容和我說的一不一樣,最少五柳魚和蘇東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