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能來他們這裡的俱是流竄散兵,也不過幾十為一群,卻是能攪得縣裡民不聊生。
海寇行蹤不定,又是多股流竄作亂,地方衛所兵力太過分散,疲於奔波,卻作用不大。如若民眾能人人英勇反抗,何至於損失如此慘重。
在來此之前,縣城西門那處統計傷情,踩死踩傷無數,又有遭受海寇屠殺,短短不過一刻鐘居然傷亡百數。而作亂的海寇只不過二十餘人。
見此人神情異樣,駱懷遠不禁問道:“其他處傷亡很嚴重。”
這人雙目一紅,頓足只道一聲慘。
像他們這種地方衛所的兵卒俱是生長在此地的,前幾日還與自己說話笑鬧的人,今日突遭橫禍,更不用說他們衛所兵卒也有傷亡,又怎能不疼心。
打聽到駱懷遠這一行人是外地過來尋親的,如今也沒找到住處,縣城一片混亂,客棧食肆什麼的俱已閉門,這人便邀了他們先去縣衙歇腳。
駱懷遠倒也沒推拒,如今鎮上到處混亂,再不找個地方住,今晚兒該睡大街上了。
去了縣衙,因縣衙大堂擺滿了受傷的百姓,駱懷遠幾人不過只分到兩間屋子,帶他們來的兵卒面帶愧疚,駱懷遠卻是渾不在意的搖了搖手。
換以往,養尊處優了兩輩子的他自然不會如此委屈自己,可此一時非彼一時,如今也是沒有辦法,沒看到縣衙大堂上都躺滿了人。
他和小安子年紀都不大,便和蕙娘分了一間屋子,另外幾名侍衛則住了另一間。
第二日準備告辭離去,那名叫秦山的兵卒突然來訪。
昨日來之後,駱懷遠也知曉這秦山並不是普通的兵卒,他是附近一處百戶所的總旗,轄下有十個小旗,也算是個小武官。不過駱懷遠是見慣了皇親國戚的人,在他眼裡這總旗也就是個小兵卒。
兩人交談了幾句,秦山便將來意講明。
原來縣令阮大同想將駱懷遠抬出來豎立成一個榜樣,進行表彰。
這個主意還是秦山出的,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秦山所在的這處百戶所負責整個侯仁縣,及附近幾個村鎮的安防。可惜整個百戶所也不過只有一百餘人,這麼點人對整個侯仁縣以及附近村鎮來講,灑入人群就找不到了。尤其海寇到處流竄作亂,根本不知曉他們是如何出現怎麼出現,只知道他們定是有內線的,才會每每選擇守衛薄弱的地方作亂。
秦山據昨日之事有感而發,深感普通民眾的力量還是重要的,真若他昨日所說那樣,民眾人人英勇,又何愁懼怕海寇。
尤其此乃非常時期,鼓舞人心,激勵民眾還是有必要的。
駱懷遠聽了半天才明白,這是想‘表彰先進個人’,樹立勞模榜樣,用來拉動下面民眾的積極向上,自保並偕同官府一起抵抗海寇?
至於為什麼選他,而不是別人,秦山也給出了答案。
一是昨日在場之人有不少見過是駱懷遠這名英勇的少年郎,一馬當先去與海寇搏鬥的。二是駱懷遠年紀小。
好吧,小也是有好處的。
要這麼想啊,下面民眾一看,這麼小的少年便能鼓起勇氣與海寇搏鬥,爾等男子漢大丈夫今乃所為之?肯定會羞愧難當,唾棄自己懦夫,又有昨日城南之事激勵,下次真再出個海寇偷襲,大家便會少了懼怕多些勇氣。
這是大義,反正也不損個皮毛,駱懷遠雖是囧囧的,但還是接受了。
……
駱懷遠在現代那會兒從來沒有經歷過被當眾表彰之類的事,今日也算是開了眼界。
這會兒縣城裡哭聲遍野,到處都掛著白幡。氣勢低迷,路人幾乎不見行人。縣衙門前的場地上卻在此時搭起了一個簡陋的臺子,有衙役飛快在縣城大小街道跑著,邊跑邊鳴鑼,不一會兒,縣城的人們便知道縣衙那邊有事召集大家了。
差不多過了半個時辰,縣衙門前的場地上聚滿了縣裡的民眾。
體格乾瘦蓄了一把山羊鬍的縣令大人,並秦山秦總旗出現在臺上。臺上放了兩把圈椅,兩人坐了下來。
一陣鑼聲,安靜之後,縣丞手拿一紙文書,朗聲唸了起來。
下面人大體也明白了上面人的意思,這是要當眾表彰一位英勇的少年郎。對於南門那處的事情,大家也都有耳聞,據說是一位年不過十一二歲的少年帶著民眾和海寇搏鬥了起來,四處城門均死傷慘重,唯獨南門那處雖傷了不少,卻一個沒死。
在這種舉城悲痛的時刻,這已經算是極好的訊息了,所以對於父母官閒的沒事不思酌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