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財陳平
更新時間2012…6…19 7:49:02 字數:2720
直到到達魏國,拜見了魏王,張心向魏王打聽一個叫陳平的人,我才明白過來,他這是借投靠魏王而見陳平。大概是我們並沒有什麼名氣,所以魏王並沒有為我們安排什麼官位,只是讓我們在驛館裡住下,等立功後再行封賞。但因為我們都從項梁的地方來,魏王又對項梁很感興趣,所以,我們剛安頓下來,他就派人招我們到他的王宮裡,想從我們這裡得到項梁及他的隊伍的一些情報。
張心對於能否進宮並不感興趣,對於魏王會問些什麼也不關心,讓他最為記掛的是能不能在王宮裡碰到陳平。很遺憾,幾次我們都沒有能碰見他,向宮裡的人打聽,有人甚至不知道有這麼個人。
此時,陳平在魏王手下已經是個不小的官,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級別還是挺高,需要我們登門拜訪。在打聽到他的住處後,我們立即動身前去。走之前,張心在我們的包袱裡精心挑了一些禮物,本來,我們是替項羽廣攬人才,但卻成了我們拿出劉邦送我們的財物去取悅陳平,由此可見項羽與劉邦的差異。不過,要說這件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應當算是張心,這些財物是別人所贈,既然為他人所贈,所屬當然是我們,然而,張心卻能毫無私心地將他拿出來,可見其氣度並不輸於當時的那些偉大人物。
當我們來到陳平的住處,自報家門,說是新投魏王陣營的人拜見太僕大人,陳平讓僕人告訴我們,他身體不適,不好見客。當我們將禮物奉上,並稱受人之託求見,他才讓僕人將我們領進院子裡。
陳平,一個清瘦的人,正獨自坐在堂屋的榻上翻著厚重的竹簡,那小包東西,正放在他的案上,見我們進來,只冷冷地招呼我們在下方坐下。僕人退下去,三人共處一室,但卻誰也不開腔,只聽到竹片相撞發出的圓潤的聲音。張心不急不燥,全神貫注地望著陳平,像虔誠的學生,陳平專注於自己的竹簡,甚至沒有斜視一眼,恰恰像極高傲的大師。看到這種場面,我心裡禁不住笑了,多麼有趣的場面,一個一向高傲的讀書人,見到一個比自己更高傲的人時,就會變得如此的謙卑。在我們的國家裡,等級無所不在,特別是在官場中,官大一級壓死人,但在讀書人那裡,又多了一種形式,學高一級壓死人,且不問是否真才實學,只要他的學術地位高於你,你就得像孫子一樣討好人家,他所提出的意見、建議,你就得像金科玉律一樣尊重。
突然,陳平輕輕放下竹簡,嚴肅地問:“尊客何人?有何貴幹?”
張心回答:“某張,受託之於項將軍,來請賢能之人。”
陳平說:“何來賢能?只一書生爾。”
張心說:“先生何謙?先生賢能之名,天下盡知,故而項將軍特遣某來請,以聽天下。”
陳平說:“道聽途說,未可為憑,平,何德能,能令項將軍傾心。先生新來,盡當與魏王謀,卻獨鼓平他投,何意?奸乎?明當稟魏王以處。”
陳平說完,死死地盯著張心,他雖只是個讀書人,世外高人之風,但眼神卻相當犀利,猶如一柄利劍。此時,可以明顯感覺張心在氣勢上有些虧了,他心裡肯定在想應對的辦法,但動作、表情上卻顯得非(www。kanshuba。org:看書吧)常的侷促。魏王雖然只是新立,地位不穩,但要處理像我們這樣的幾個既無名聲又無實力的人,就跟捏死一隻小蟲沒有分別,亂世更講實力,什麼同情心、人性,只有在和平的時候才會有讀書人創造出來,此時的讀書人正在思考的是如何發揮所學揚名立萬。
張心總算找到應對的話:“先生差矣,當今天下,群雄並起,以誅秦而自立者何其多也。然,一旦秦滅,必自相爭奪,力有不逮者,必為他人所趁,往日所聚者必屋破瓦解,身家性命難保完全。若早作打算,先投明主,方可保有前程。”
陳平說:“先生亦差矣,若人人皆存二心,縱天下之主,亦難以為持,只萬眾一心,雖勢有不及,但湖海日聚,終成大事。平已抱終其身而為魏之心,此志未可或奪,先生不必多言也。所饋之物,如數奉還。”
我們這次的行動以失敗告終,然而,張心卻一點也不沮喪,反倒顯得有些積極,他對韓信送我們的隨從一陣耳語後,遞給他一些銅錢,讓他走了。
我有些不明白,張心說:“難道你沒有發現,陳平已經收下了我們的禮物。”
是啊,他明明說了禮物如數奉還,但是,我們離開時他卻並沒有還給我們,歷史上如此有智慧的人物,居然也受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