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點頭,表示滿意。同時期的重慶第21兵工廠在39年大約生產了800多挺,與之相比,每月能在一百挺以上,已經算很不錯了,畢竟是敵後。說話間,一行人已經來到一處大型巖洞,是天然形成,然後又加以改造的,看上去非常堅固,也很隱蔽。起碼在空中是很難發現的。鄭衛國打量一番,問道:“鴻眷先生,這裡是哪個廠?”
葉企孫笑道:“就是剛才說的槍炮廠,前面就是生產zb30輕機槍的車間。”
鄭衛國歡喜地說:“好,那就從這裡開始參觀。”又囑咐道:“隨便看看,不要打擾工人。”
眾人忙應了一聲。剛進車間,就看見一大群工人在忙碌著,數十臺機器同時開工,頗為壯觀。不過看著熱鬧,造出來的東西卻不多。動不動就傳出來一聲“報廢”,讓鄭鬍子心裡直哆嗦。
葉企孫介紹說:“目前生產主要有兩個難點,一是彈簧,二是槍管,材料難,製造也難。特別是深孔加工,廢品率太高了!”
所謂深孔就是長度與直徑之比大於10的孔,比如槍管和導氣管上的孔。深孔加工時對於刀具的要求較高,同時又難以冷卻和排屑,想要觀察切削情況也非常困難。簡而言之,既要有好裝置,還要有好技術,否則一天也就能造出十幾根符合標準的槍管來。考慮到捷克式輕機槍還要有備用槍管,一天能造個三四挺就頂天了。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精加工裝置我來想辦法,你們也要注重管理,提升工人的積極性。我看可以給工人的薪水定一個級別,做得越好,拿得越多。”
葉企孫笑道:“還是鄭總司令有辦法,不過這樣一來,工資成本就要增加不少。”
鄭衛國擺手說:“賬不是這麼算的。只要廢品率降下來,成本也就降下來了!”
葉企孫想了一下,佩服地說:“是這麼個道理。”
看完機槍生產車間,眾人又來到迫擊炮車間。這裡一共有三個車間,分別生產60毫米、82毫米和120毫米的迫擊炮。前面兩種型號都已經能夠批次生產了,120毫米迫擊炮因為對材料和工藝要求較高,都還在試製階段。
相對機槍而言,迫擊炮生產確實很簡單。最難的部分也不過是製造無縫鋼管,採用冷軋法,幾乎是成批成批地造。特別是60炮,膛壓低,對鋼材質量要求不高,月產量能夠達到足足三百門以上。
葉企孫笑道:“這還是因為人手不夠,要是總司令擴大規模,產能還能進一步增加。”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光造迫擊炮也不行,炮彈供應也得提上來。不然有炮沒彈,只會造成產能浪費。等下你們列出一個統籌方案來,看需要擴大那些方面,需要什麼樣的物資和人員,我們集中解決。”
葉企孫忙點頭稱是。
除了機槍和迫擊炮以後,槍炮廠的產品還有槍榴彈。以及處於試製中的無後坐力炮、火箭筒和山炮等。鄭衛國看了下產品設計和實驗,感覺有些過於追求效能,就建議他們搞得簡單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先拿出幾樣能用的產品來,然後在生產和使用中逐步改進。
葉企孫畢竟不是專門搞軍工的,有些迷惑不解,忙道:“請總司令明示!”
鄭衛國解釋說:“像無後坐力炮,能夠打土炮樓子就行。對威力、射程。還有精度的要求都不高,我看搞滑膛炮就可以了。具體的效能指標,你們可以讓兵工廠的衛戍部隊實驗一下,看多少才能滿足實戰要求。”
葉企孫忙一一記下。鄭衛國根據後世兵工的發展。又提出了幾點意見。參觀完畢之後。大家又朝子彈廠走去。
為了隱蔽和安全。幾個廠區都隔得比較遠。子彈廠現在主要生產七九子彈、迫擊炮彈、各型75口徑山炮炮彈、各型槍榴彈、手榴彈、地雷,另外其它口徑的炮彈也在試製當中。其中讓鄭衛國最感興趣的還是底凹榴彈。
底凹榴彈大體上和普通榴彈沒有區別,只是在炮彈底部有一凹槽裝置。炮彈發射後彈頭激波運動至彈底部位。強烈的紊亂氣流將匯聚在彈底的空氣渦流衝散,使其受力更加均勻平穩。同樣外形的炮彈,底凹彈的射程可以超過普通彈20%以上。如果能將所有炮彈都換成底凹的話,冀中各炮兵將在射程上對日軍產生極大的優勢。
更難得的是,底凹榴彈製造簡單,沒有太高的技術要求。而且由於反衝氣流穩定,炮彈的精度也大有提高。
葉企孫介紹說:“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底凹榴彈的製造技術,量產也不成問題,不過這種炮彈的彈道資料跟平底炮彈顯然是不同的。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