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真實。不象有的書,為了表現女主就將女主寫得天仙一般,找不出凡人痕跡。那種偶像派的小說,看則美,實則空。我是不喜歡的。
除了男女主角外,其他人的層次也豐富。情節也還算是曲折。就更新上傳的幾十節來看,作者幾乎每個章節都在打小小埋伏,吊人口胃。又在適當的地方解一解謎,滿足讀者心理需要。這種寫作手法是比較好的,它讓讀者越陷越深,欲罷不能,卻又不至於等文等得心慌。
作者在給人物取名上;我個人認為也頗有一點意思。也借鑑了《紅樓夢》中的風格。比如反面人物用反喻:良妃明明惡,卻偏給她取一個“良”字;安嬪最是器張不安分,卻在她頭上加個“安”,豈不是天大諷刺?!
正喻當然是女主柳荷煙。看過作者寫給讀者的話,原來作者給她取這樣一個名字,是想表明她雖“誤入藕花深處”,卻要在深宮這個大染缸中出汙泥而不染,保持心性高潔。那麼按這個思路發展下去,女主直至最後也該是個很高尚的人,不會變得如同良妃那樣面目可憎吧。
讀此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定不可一目十行。否則會錯過許多本不該錯過的美好,及讓心靈震撼的文字。
讀此文最宜在梅雪花蔭中,溫一壺月光以此文這酌酒。細細品慢慢嚼,定能回味無窮,沁口生香。
當然,作為一篇長篇小說,作者第一人稱在書中用得太多,不夠簡潔。影響行文風格,這一點希望作者注意。
總之目前從大體上來說,《媚行深宮》不失為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小說。只希望作者不要有頭無尾,讓讀者們失望。
如果作者有虛懷若谷的胸懷,下次我再來評一評。呵呵。
長評:《媚行深宮》——古龍版的《紅樓夢》?
看了旁的讀者評論,大多評為此書為“小紅樓”。其實不盡然。這書中的一波三折的情節,謎中又謎的情節,更象古大俠親手捉刀設計一般。讀到現在,《媚行深宮》給我最深的感覺就是,這是古龍大俠寫出的《紅樓夢》,或者說曹雪芹先生著作的《楚留香》。
本書情節可以用“一步一結,十步一解”來形容。
且看文章開頭第一節《宮女柳荷煙》中,作者便巧妙設下六重疑惑。
其一、宮中出現刺客,皇太后居然下旨不談論,不追究,這是為什麼?
其二、女主中毒,皇太后不惜討要自己兒子的心愛之物天山雪蛤治她這個小宮女,何故?
其三、宮女小蘿透露出資訊,女主這個小宮女居然長得象皇太后。她一界罪官之女,為什麼會長得象高高在上的皇太后?
其四、小蘿透露的資訊中說女主長得很美,如果被天子看見一定是會喜歡她的。到底天子是否一見她面便會喜歡她?
其五、女主是家中獲罪才進宮做的宮女,但她自己很不能相信。其中到底有什麼玄機?
其六、女主所處的隆泰皇朝自開國三代以來,從未有一日掌過傳國玉璽。那麼傳國玉璽又在何處,何人手中?
這六重疑,書中先先後後,逐步解開。
第一節中除以上談到的六點外,還埋下了五皇子龍文浩的伏筆,說他深得宮人愛戴。為什麼宮人愛戴?且看寫他首次出場的一節《奇怪的太監》中,他說的第一句話,便從禮親王手下救下春菱秋茵兩條人命。中秋之夜春菱失手打翻酒杯,這位王爺只一句“中秋之夜,杯(悲)去喜來”,很及時化解戰敗之悲傷。天子一笑,也救春菱於無形——這樣的宮中主子,下人怎麼會不愛戴?(有些跑題,呵呵。因為實在是喜歡文浩這人物形象)。
《宮女柳荷煙》一節區區3000字,很自然地交代了人物背景,不著痕跡地暗暗埋下六七重伏筆——委實不易。作者構思情節的功底,由此可見一斑。
但作者並未就此打住。之後女主驚地發現自己母親與太后“竟有七八分相似”,是巧合還是有淵源?從宮人口中聽到的“寵極一時”、令太后都聞之色變的女主是誰?既然寵極一時,為什麼她又會在中秋之夜縊死在自住的“邀月樓”中?每年八月十五真是她的鬼魂回來吹蕭,還是另有其人?《媚行深宮》是一本什麼書,怎麼第一寵妃李良繡竟是學了其中招術才能寵冠後宮的?琴貴妃一向獨來獨往,目下無塵,又是受了誰的託負照顧柳荷煙……書至此處,有解有未解。
解與未解之時,又設新的伏筆。一部後宮小說能寫成這樣,看起來確實挺有意思。
作者曾說,她情節的安排會是“意外之外,情理之中”。又說“不到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