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不由自主地隨著巨浪浮沉,卻看不清身旁的暗流與漩渦。
琴貴妃已猜出十之八九,因嘆道:愛天子便是這般辛苦。你既然愛他不渝,便得忍受他的疑與他的變。一旦他不再受人左右,你還須得無條件接受他的霸……
心跳突然少了半拍。胸口如被某人的手猛然一揪,我驚道:什麼?皇上他……他居然也會受制於人?
琴貴妃又看我一眼,冷笑道:他若不受制於人又怎麼會……時機未到,很多事情他管不過來,或又故作糊塗罷了。妹妹可知他為何常說有負於我……也罷,我現在這樣……倒也沒有道理責怪於他。
妹妹,她看著我說:皇上本是聰明絕頂之人,遲早會設法擺脫背後那隻大手而真正君臨天下。你好好保重自己,是一定會見著這天的。而我………我……
說至此處她卻又不說完,端起酒水一揚頭猛然抽進口中。酒勁兇猛,嗆得她兩頰更加緋紅,連連咳嗽喘息。
我忙起身過去將手撫上她紅色後背,反覆想了一想終於勸她道:娘娘又何苦作踐自己?別說我們這些活著的人看在眼裡擔心,便是……便是那去了的……在天上看著,能安心麼?
長評:《梅樹下溫一壺月光,可以此文酌酒》
網友要多牛有多牛先生為本書寫的長評,作者爆汗中……
標題: 梅樹下溫一壺月光,可以此文酌酒
——…淺評《媚行深宮》文筆及人物層次
此文起先我看好它的文筆,後才看好其它。
作者文字功底不錯,文筆十分優美,竟似隱約有曹雪芹曹公之遺風。寫作手法也借用《紅樓夢》中手法,比如女主柳荷煙在《家宴》一節中,以自己荷煙二字吟寫的對聯“芙蓉煙雨沉睡六宮春夢”一句。作者提示說,各人對聯會隱含各人心思或最終命運。那麼不難想到,女主最後一定會是寵冠後宮的主兒。否則怎麼會六宮嬪妃的春夢都去沉睡,獨她一人清醒風光呢?
琴貴妃聯的是“無心剪窗燭有琴斷夜弦”一句。很顯然,作者借用了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與岳飛的“知音少絃斷有誰聽?”兩句詩。共剪西窗之燭,當用在夫妻身上。琴貴妃與龍文澤這位天子是夫妻,可她分明在天子身上無心,她的心在別人身上。但她卻得不到那人,只好感嘆沒有知音聽,只有“情”斷夜弦。
作者在文中原創的幾首詩,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林媚兒在《媚行深宮》裡寫的兩首。將林媚兒的妖嬈與悲傷表現得比較到位。雖然詩寫得並不是很好,但這個我可以理解。作者筆下的林媚兒並不以詩見長。她是一個歌舞者,所以她的詩沒有女主寫得好,很能夠理解。如果書中每個人的詩都寫的好,那麼這種寫法就會是這本書的一大失誤。
後來覺得人物很有層次。
首先我比較欣賞的是作者描寫的龍文澤前後問話的兩節。書中龍文澤曾兩次問過女主怕不怕自己。同樣是兩人男歡女愛之時,同樣是在紅帳之中,但作者描寫出的卻是不同的兩層含義。第一次龍文澤問這話,是在一種十分放鬆的情況下。他作為一個成年男人對將初夜交給他女人的對話。這時侯他該是一種近乎戲謔的、甚至洋洋得意的心情;但第二次,卻是在他與龍文浩王爺遇刺,知道刺客竟是原來的太子,自己的手足兄弟時。我認為那時他的心裡應該是比較虛,比較氣,他再問女主這句話,其實更多的是想安慰、證明、發洩。
作者在用字不多的前提之下,能將一個人兩句相同的話,不同的心情傳遞給讀者,也算難得。
女主柳荷煙寫得也比較有層次。
比如,她獲罪倒底前是名官宦人家的女兒,因而她不象小蘿那產言出無忌。德仁太后問她問題時,她會“一一揣摩回答”。就此六字,生動寫出女主所受的教育背景;初遇天子時,她當他是壞人,因而計捉天子對著他言笑不禁。但一旦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她便有所顧慮,不敢承認自己比天子的畫畫得好;以前她不怕死,動不動就想到死。為什麼?第一因為她一條命是撿回來的,而她家中又無人做官,了無牽掛。第二,那時她什麼計策都不會只會被害,不如去死;第三,她認為龍文澤並不喜歡她,所以她生而無趣——因此她敢替德仁太后擋劍,會計捉刺客,敢頂撞第一寵妃良妃,對良妃說出那句“當心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話。因而與太后打賭,她寧死也不去求天子救她。
後來當她與她心愛的人“情濃意濃”,她有了應付其他嬪妃的辦法時,她就再也沒有想過要去死了不是?
所以我說這個人也寫得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