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夏定都天京,林海第一次聽到“天京”時還以為自己穿到太平天國了,後來才知道京城就是後世的北京,只是本朝沒有像明朝那樣分南、北京,只將都城尊稱為天京罷了。
本朝仍以農業為本,但並不禁商,雖然在讀書人心裡,士農工商仍是涇渭分明,但在廣大百姓而言,人口日多,土地日少,若不行商,又該以何為生?同時本朝也不禁海,海外貿易的興盛使得東南地區商業氛圍濃厚,相對姑蘇而言,海商青睞的茶葉和絲綢,姑蘇都有上好的品相,於是這姑蘇城內外,繁華之處不可歷數。
林海兩年來大多數時間仍在耗費在侯府之中,偶有應酬,也被嚴父慈母推拒,竟是少有出門。直到他過了童生試,成了秀才,才開始自己的交遊。為了方便他出門,林謹知乾脆給他提前行了冠禮,並由朱先生起了表字如海,從此在社交界林海也可被稱為林如海了。
直到此時,林海方才對自己身處的世界有所懷疑,他前世對《紅樓夢》並無研究,只是祖父喜歡看,便跟著看過幾眼,但從未往心裡去,現在再問他還記的什麼,也只能說單知道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還有王熙鳳、晴雯等出彩人物的幾個名字罷了。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出場既早又少,他一直以為林如海就是林黛玉父親的名字,但來到大夏之後,方知世人稱人,尤其是讀書人中間,多以表字相稱,難不成,這林如海其實也是表字麼?難道我便是林如海?可是書情節自己本就記得不多,拼命回想也想不出多少來,由此著實抑鬱了幾天。但他畢竟不是鑽牛角尖的人,何況已經在大夏生活了兩年,此間父母親情,師傅教導之情,就連下僕相處,無不是真真切切,餓了想吃,困了想睡,就算是一本書中如何?既來之,則安之。
寒山寺是姑蘇名勝,楓橋鎮更是姑蘇市場繁華所在,前世林海就嚮往已久,如今能自己做主出門了,出得侯府,便多往楓橋鎮閒逛,唯獨不肯去寒山寺。
其實也不獨寒山寺,自從兩年前他大病一場之後,舉凡寺廟道觀,他都不肯去,因他在此事上的倔強,連一向疼愛他的母親楊氏也只好自己去玄妙觀還願。而林海不願去的原因也很玄妙,雖然前世是理科男,但學的是理論物理,又經歷了時空穿越的事情,對於怪力亂神之說,他雖不想信,卻終究有所畏懼,連帶著寺廟道觀也不想進了。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今天,景德十八年三月初六,春光大好,陽光明媚,總之,在林海的大丫鬟連翹看來,是個適宜出行的好日子。於是替他準備好了車馬零食,一早就將他送出了二門:
“少爺好好逛逛,別總悶在家裡。”
連翹就是當日林海醒來時,隨母親楊氏一起守在床邊的小姑娘。她是林家家生子,自八歲分到林海身邊,一心一意侍奉公子,更兼她從不往攀高枝上想,早早求了楊氏許了自己將來到林家茶園終老,因而深得楊氏信任,是林海身邊一等一的大丫鬟,她說的話,在林海看來,基本等同於楊氏的話。
母親的代言人有令,林海不敢不從,於是帶著四個小廝往楓橋鎮上而來。可巧,朱軾二月時又靜極思動,說是要到揚州訪友,月餘方歸,臨走時特特叮囑林海務必於三月時找個時間去寒山寺替自己施捨一番,林海雖百般推脫,但朱軾見不得他小小年紀學什麼“慎獨”,終究逼得他答應去一次寒山寺方休。
於是,林海一行人在楓橋鎮的茶樓裡要了二樓臨窗的雅座,喝了三杯茶,吃了四塊點心,做了五次心理建設之後,終於準備向寒山寺出發了。
剛從座位上站起來,就見旁邊雅座上自他上得樓來就坐在那裡喝茶的公子也站起來,那人身邊跟著兩個隨從,其中一個在那人略有起身之意時便伸手相扶,另一個三十來歲的精壯漢子徑直向林海走來,離得三四步距離,對他大禮深揖,輕聲道:“我家主人煩請這位公子移步一敘。”
4寒山寺外(修)
第四章寒山寺外
寒山寺雖在姑蘇城外,但其地絕不偏僻,山頭不高,平日裡人來人往著實熱鬧,林海雖然是姑蘇人氏,但他少有出門,家裡並沒有什麼人給他講解,便一直以為這整個山頭就是一座寒山寺,沒想到這位徒景之徒公子居然愣是在如此繁華之地找出個冷清小廟來。
無匾無額,只有三進,連住持帶小沙彌一共也就七八人。正堂供奉的只有一尊佛像,不是現在佛如來,反而是過去佛燃燈,與外間寺廟都不相同。不過林海並不懂這些,在他看來,只是一尊佛像罷了。
他煩惱的另有其事。
那日徒景之遇有難事,身邊剛巧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