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林海搬到林家老宅之後,給父親林謹知和朱軾都分別寫了信,告知婚事的事情。林謹知也早有兒子登科之後定下親事的打算,加上他自覺搬到揚州以來身子好了許多,便和朱軾一起從揚州啟程趕往天京城,要為兒子的婚事操辦起來。

=======================

作者有話要說:林海還是要成親了,雖然我是個感情潔癖的人,也覺得對不住要嫁給林海的女人,不管她是不是賈敏,但我寫的不是現代而是古代,而且是紅樓的世界,所以,男人還是要娶妻生子的。

46第 46 章

第四十六章 定姻緣

徒景之與林海自二十五年大年初二小聚一日;其後為了讓林海安心備考;徒景之便與他約定;直到杏榜發放之日再見。放榜之日;徒景之早早來寧國府街外接林海,早有人守在榜前;等兩人所乘的車馬一到,便上前恭秉,只道林公子的名字在榜上前頭幾名。徒景之自然大喜;他因自己臨陣換將;又不曾告知考題;則如海此次高中實在是全憑自己實力。本待好好與林海慶賀一番,卻不料林海非要自己看榜,結果碰上了蘇錦華,又惹出了葉澄觀的家中瑣事,讓林海回到車上仍一陣唏噓,將那兩人相見的興致沖淡了不少。

殿試之時,徒景之坐在龍椅上,看著遠處林海在一眾因聖駕親臨而戰戰兢兢的貢士中仍安然淡定地書寫描畫,竟始終不曾看過自己一眼,他不去想林海並非頭一次面聖,都面過百八十遍了,自然不會緊張,偏只覺得這個人果然是不同的,心裡有些難受又有些驕傲。其後閱卷,他為著公平起見,就不去仔細看林海的卷子,任憑眾考官點評,終究不好直接將林海點為狀元,卻不料吳維茂竟然看好了林海的文章,還和夏岱言為了林海的名次爭執了幾句。卻是夏岱言那一句“探花郎的佳話”引動了徒景之的心意,便由他聖裁為第三名了。

待到瓊林宴後,景德帝因為夏岱言的上奏,得知今科狀元和榜眼都是寒門出身,在京城連客棧都快住不起了,便一力要賜宅,更因一眾大臣都說不能只給狀元、榜眼,冷落了探花郎可不好,於是順水推舟,一視同仁,只是林海在京城已有老宅,便在西山找了處別院賜了下去。

自林海得中探花,又授了翰林院編修的官職,算是正式在大夏官場上亮相了。雖因他是一甲頭三名,乃是天子門生,但當日擔當春闈主考官的吳維茂、夏岱言也可算是座師,總要拜見,又要與諸多同年交遊,還要忙著搬家事宜。待入了翰林院之後,又要熟悉上官下員,以及種種文書體例,饒是林海前世剛剛開始公務員生涯時有過類似經歷,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如此一來,林海每日都覺得自己□乏術,能分給徒景之的時間可說是少之又少。徒景之從來都是能在面上理解林海的,他也知道林海要想在官場立足,就不能沒有朋友,即使是些官面上的點頭之交也需要付出心力來往。如今看了林海忙碌的樣子,他一邊心疼之極,又不能親身以代,便時時派人送些補品,一邊就以翰林院所在年久失修,不足以顯示國家對士林的重視為由,命重修建築,至於翰林院一眾官員的臨時辦公地點,景德帝體貼眾臣都是清要之官,無論是學士還是待詔乃至初入門的編修,都是皇帝要隨時備查的學問人,便讓在禁宮東南文淵閣處,將藏書整理另放,闢出三重殿宇,作為翰林院修整完成前的工作之地。

徒景之自以為得計,轉天他親自視察翰林院時,卻忘了問高有道林海的排班日子,轉了一圈並沒有見到林海,也只得聽了無數頌聖言辭之餘,悻悻回宮。

林海雖是今科探花,但入得了翰林院的都是科舉路上的出類拔萃者,他並不以被天子看重自居,又遇事都懂得請示前輩,也不管對方不過是前幾科的二甲後幾名,又但凡自己當值的日子就早早來晚晚走,雖不用像前世那樣給同科室的前輩備好茶水報紙什麼的,但也把當日所需的文書提前歸置好。而若碰上各位同僚和同年有些婚喪嫁娶的大事,他送的禮既不是最差的也不是最好的,並不落於人後,也不像有些剛入仕的年輕人那般張狂。

卻有一條,林海雖也參加同年和同僚的聚會,卻只入午宴,晚宴、夜遊從不參與。一開始雖有些質疑之聲,不過讀書人有些個性脾氣也屬自然,不見吳維茂大人從來不拿摺扇、夏岱言大人永遠過午不食麼?林海平日裡溫和有禮,少有稜角,在宴飲上偏有了些性格,到讓些老人對他更加另眼相看。

如此明曉事理的年輕人,很快便博得翰林院上下的好感,尤以夏岱言為甚。他在太子大婚之後,深感禮部是個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