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如此作為,即使將來科舉順利,就算有自己這個皇帝護著,在官場只怕也會跟頭連連,就如同現在在禮部幹領閒差的汪次生……想到汪次生,就算司徒偃見慣人事起伏,也只能嘆息。
這種嘆息之意再投射到林海身上,一時想著倒不如干脆將情意挑明,有自己恩寵他,讓他不必理會外務,能夠專注于格物之術,有自己在一日,便有林海一日富貴。其他的,林海做不到,他也沒法強求。
是以當日寫給林海安慰他省試失利的信裡,提到了自家在揚州的別院。高有道以為他一心討好林海,才讓他去住行宮,但他內心深處卻另有謀劃:若林海真的去住了,那便再無退路,若林海另有他說,則還有迴旋餘地。把事情做到這個地步,司徒偃心中其實並不滿足,畢竟一開始徒景之對林海的欣賞,是想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的,現在看來林海並非能入官場之人,自己偏又對他有了情,既不想棄之如履,又不想將來被迫在林海和其他臣子間做選擇,便只有早早斷了林海的後路,只圖這份思慕情意罷了。
誰料天下竟有那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司徒偃接到林海回信,並不急著拆看,聽信使回報林公子不去住徒兄別院了,心中先是一喜。更兼信使將那日清風朗月別院中的事情一一彙報,司徒偃簡直是大喜過望。
據那僧道所言,林海並非此界中人,卻因緣際會來得這裡成了林家子,解了他長久以來的心結。加上林海既沒去揚州行宮住,又聽了朱軾教誨,司徒偃只道林海終於開了竅。如此兩人心意相通,他心裡喜悅滿滿,想著林海一路過關斬將,將來來得京城,不單情意得諧,更能在朝堂上有所作為。
卻沒料到看了信後,竟是一盆冰水澆到了心頭之上!
15好事(修)
第十五章好事
自那日之後,林海在朱軾的帶領下,將揚州各處名勝細細探尋,從天寧寺到平山堂,從瘦西湖到大運河,種種吟風弄月之舉也跟著朱軾做過不少。卻原來朱軾見他心智已堅,想著林家數代單傳,總不能讓林海如自己一般在邪路上一頭走到黑,便著意帶他見識一下揚州有名的風月之地,恨不得林海立馬由斷袖變成個好女色的紈絝……
林海也轉了性情,平日在清風朗月別院讀書時安安穩穩,更迫著自己每日都要練筆三篇,再不提那些經濟改革之類的昏話。若是朱軾得閒時帶他出遊,見到了些風光霽月的事情,也來者不拒。
一日朱軾有人相邀,朱軾帶著林海來到觀音山下水苑邊,想了又想,終究只和林海推說去觀音山迷樓下的禪院裡見個老友,讓林海自己在山下游逛。
這些時日兩人之間師徒情分更深,便如忘年交一般,林海說話再不客氣,他眼珠轉了轉,看朱軾一張老臉突然煥發出的又期待又惶惑的神情,促狹道:“先生莫不是去見老情人 ?'…87book'”又道:“便是有人留宿,先生也不要太過自持,須知春宵一刻值千金哪~”朱軾不意竟被林海看破心事,一時七情上臉,拿起摺扇要打,又想起林海終究算是主子,只好在自己唇邊掩住咳嗽聲……
林海大笑著走開,石墨、松煙趕緊跟上。朱軾看他的背影挺拔,當此暮春將盡之時,林海的身影落在陽光之下,綠樹之間,天地萬物彷彿都感受到了少年蓬勃生長之意勢不可擋,越發地蔥蘢茂盛起來。
直到林海身影沒入林中,再也不能得見,朱軾方長嘆一聲,轉身向那禪院而去。
“楊柳岸,曉風殘月……”林海伸手拂過河岸邊的柳枝,遠眺觀音山上迷樓遺蹟,感受著拂面而來的初夏微風,曼聲吟誦著北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的名詞《雨霖鈴》。
石墨看看周圍,又看上看下望,疑惑道:“公子,現在時未過午,哪裡來的殘月?”
林海視線由遠及近,又看河中畫舫來來去去,他手中的摺扇並未開啟,只將摺扇向著石墨頭上一敲,道:“孺子不可教!”
石墨摸著頭還待叫喚,卻被松煙拉住了,只見松煙一努嘴,石墨方看到河中有一條畫舫已經臨近岸邊,放下了接板。一個下人打扮的清俊少年站在甲板上,看似比林海還要小一些,他向林海鄭重行禮,道:“我家先生感於公子以日為夜,甚為好奇,煩請公子移步相敘。”
松煙正要開口回絕,林海已道:“甚好甚好,我正好得閒,既有相邀,自當奉陪。”
說罷,不管兩個小廝的臉上擠眉弄眼,搭著那少年的手登上了畫舫。石墨一跺腳,示意松煙跟上,他自己一溜煙跑了,要去找朱軾討教。至於朱軾聽了石墨的話,竟然毫不驚奇,只放石墨給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