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總裁,望老臣仍能盡心云云。又有一道詔書,道是原蘭臺寺大夫林海,自來公忠體國,先是因病辭官,如今既然病癒,仍可為國出力,現加封從二品天章閣大學士領兩淮巡鹽御史,如今天氣寒冷運河不通,可待陽春之時上任云云。
又兼徒景之想起之前南巡時視察鹽政衙門,那鹽政衙門從前朝就有,一直沿用至今,歷任鹽政官員多是沽名釣譽之輩,便是自家宅院修的美輪美奐,鹽政衙門卻寧可讓它擺出一副破敗的樣子來給那些鹽商看。想著如海豈能在那樣的地方辦公?便逼著徒行之去想法子。
徒行之也知林大人此番上任,府上第一清客徒老爺也會跟著過去,那鹽政衙門地方逼仄,建築老舊,這兩人總不能受這種委屈,不由得想到自己監修翰林院的往事。於是過了些時日,景仁帝又下旨,道鹽政衙門年久失修,便要推倒重建,至於臨時辦公之地,我朝例行節約,太上皇特許將揚州行宮闢出一部,作為鹽政衙門,如此既可儉省民力,又不至於使行宮空置,白費公帑云云,將那尊師之意做到極點,頗得了些士林間的頌聖之語不提。
==========================
作者有話要說:哇哈哈,終於讓林海當上巡鹽御史啦!終於可以寫揚州的故事了!以後就是小一輩的天下了!
感謝大叔的手榴彈!
乃們不留言的,要是還看這書,請看看收藏夾裡還有沒有這書,今天晉江抽風,掉了好多收藏,雖然後來編輯說回來了,可還是請大家再收藏一次吧…………(牆角畫圈ing)
80第 80 章(修)
第八十章錦帆到揚州
景仁元年,黛玉的三歲生日過了不久;賈敏和方管事都向林海請示;道是已經收拾出了頭緒;於是林海向景仁帝上了封摺子,隨即秉承上意舉家前往揚州赴任。林家這回算是舉家南遷,林海自己是想著幫著這父子兩個再辛苦幾年,等行之培養出了自己的親信接替了,就可以在揚州終老。不過徒景之即使“太上皇於大明宮靜養,一概不許紛擾”;可也不可能永不回京,於是不光西內大明宮還要留有人手做出個因病休養的樣子來;就是林家京裡的宅子也不能完全一封了之。
出發前幾日;林海的書房裡已經空了一大半;徒行之跑過來道正好我時常過來看看,也算給林叔看門了。徒景之見徒行之那副“你們走了這裡就是我的天下”的嘴臉,冷哼了幾聲,只道你老實看好門吧,別把那些不三不四的都領了來!
如今大夏河運與海運皆是便利,雖是海上更加快些,但海上風浪大,多是些商家行走,此番南下,林海想著自己又不著急,揚州究竟不是海港,便仍然走運河。從京郊碼頭上船,沿著修整後的大運河,竟可不必再像以前那樣換幾次大小船隻而直達揚州。
囑咐完了徒行之,高有道帶著高青青和小良子來給徒景之磕頭告別。高有道是太上皇身邊得用的第一人,即使太上皇可以躲著不見人,他卻不能不出現在京城裡。於是此番徒景之南下,高有道便無法隨侍在側。高有道和徒景之從小相伴,雖是君臣主僕之分,但多年的情分不淺,不光高有道哭了半晌,徒景之也有些傷感,只道:“別哭了,你那老臉哭起來更是難看。我又不是不回來,你好好在西內待著,過些時日找個由頭把你弄到揚州就是。”
高有道抽泣著磕了個頭,站起來指著跪在身後的高青青和小良子,道:“這兩個原本是派到華棠院的,後來因著迴避賈夫人把他們調到了西內,就一直跟在奴婢身邊。老爺身邊總要有幾個知根知底的貼身侍奉才好,奴婢斗膽,請老爺帶上他們兩個。”
徒景之乃是以林府門客的身份跟著林大人南下的,本不欲帶上內監,可又想著從人雖眾,貼身瑣事上自己總不願讓別的男人近身,更不能讓那些丫鬟婆子什麼的湊上來,便將高青青和小良子留了下來。只是高青青也就罷了,還算是個名字,小良子卻實在不妥,便問:“你可有姓氏?”蓋因許多小時入宮的小太監,家裡多是實在活不下去才淨的身,多有不願保留本來姓名的,因此徒景之有此一問,本是隨口一聲,好讓高有道給他個恩典。
沒想到小良子瞬時紅了眼,他看了高有道一眼,高有道只推了一下,他對徒景之重重磕了個頭,道:“奴婢本來姓秦,叫秦良,是吳貴太妃說這個姓不吉利,才給改的名字。”徒景之聽了姓氏,方知當初為何讓高有道清理乾清宮裡的各個釘子時放過了面前這個。
高有道本來站在一旁,這時復又跪下道:“老爺,小良子和靜敏皇貴妃確是沾親帶故,只是枝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