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

作者有話要說:…………乃們都不說話嗎?

目測還有兩三章本文正文就完結了,對劇情乃們不說點什麼嗎?

120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華棠院林如海自辯天京城忠靖侯懼亡

忠靖侯、工部侍郎史鼎在家中接了太子太傅林海相邀一會的帖子;心裡很是惴惴了半晌,可又看了看送信的人,終究還是答應了。

史鼎是原先的忠靖侯史冀的弟弟,史家本身就有保齡侯的爵位;又歷代善於經營,便是京城不顯,在太祖龍興的金陵地界可是數得著的人家。史冀這一輩兄弟三人,長兄襲了保齡侯的爵位;只一味在內宅品風弄月,並不理會外務。史冀和史鼎本可如家中旁的子弟一般坐享其成,可他們兩個都不願只憑兄長的庇護過活。史冀從小就對江河地理感興趣;當年曾向景德帝進過如何治理大河的萬言奏章;並也由此被景德帝重用;不光治理大河,更修治海塘,甚至憑此功績得了忠靖侯的爵位!

史鼎一直追隨在二哥史冀的左右,多年勤懇安穩,不但深得史冀的信任,更在史冀死後,得了景德帝的嘉許,因著史冀沒有兒子,竟將忠靖侯的爵位轉賜於他。

史冀在江南負責修治海塘,需要用到銀兩的地方著實不少,甄應嘉貪墨鹽課銀兩之時,往往打著資助史冀修海塘的名義,從中截留揚州的銀子,不送往神京,反而送往嘉興修繕海塘處和金陵甄家宅子。彼時甄應嘉不單位高權重,甄家更和景德帝關係密切,史鼎不光精通河務,更是個官場老油條,他和甄家一直有來往,甄應嘉拿他做幌子,他也知道景德帝南巡之時用了甄家的錢,因此對甄家拿鹽政的銀子補自家的窟窿睜隻眼閉隻眼。且和甄應嘉合作,自己家也能得到不少好處,便與其配合。

由是兩方官面賬面上來往得不少,卻是清清楚楚,無甚破綻,只是私下裡,史冀也知世事無常,自然另有一套賬本留在身邊。在史冀臨終之時,幼女史湘雲同時託付給兄長和弟弟,可那套賬本,只留給了史鼎。

史鼎為人不似史冀,他雖也知道些官場彎繞,但從來都在二哥的庇護下過活,自從二哥去世,他不單得了忠靖侯的榮耀,也得了扎手的賬本。且他接任忠靖侯的爵位之時,正值朝中奪嫡之爭最為激烈的時候,史鼎更不去做出頭鳥,只在江南地方上安心修治海塘就是。

待到景仁帝上位,把史鼎調入京城,他在工部侍郎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好幾年,在京城裡的時日長了,漸漸對都中局勢有了些見解。這一回景仁帝要料理甄家,史鼎手裡的賬本自然是個好物。史家也是大家族,史鼎就是不為自己也得為家人考量,便做了出頭首告之人。

果然景仁帝並未追究甄應嘉貪汙的那些銀兩的全部去向,官府在各地追索甄家藏匿的錢財之時,並不曾追討到史家的頭上,且這份貪汙之案,最終只全數推到已經死去的甄應嘉頭上,竟將史家摘出去了。

其後數月,就在甄家的案子如藤蘿滿牆一般,越扯人越多之時,其本家貪墨鹽課銀兩之案已經有了結論,其餘那些甄家旁的罪證,與史家並無干係。史鼎觀望數月,見景仁帝還算有分寸,並不完全趕盡殺絕,總算稍稍安下心來,只全力約束家人,不讓他們惹是生非,只道自家在這場風波之中無甚大事了。

偏是這時,他接到了林海的帖子。

林海和史家從無來往,往昔史家曾經派人上門拜會送禮,想要結交這位景德帝的心腹和景仁帝的老師,林海並不曾理會過。雖是林黛玉和史湘雲一起住過些日子,可那不過是小孩子的友善,與兩家大人無關。

如今林海空頂著太子太傅高銜的閒職閒置,史鼎卻是既有侯爵之位,又是一部之副手,正是兩不相干的人家,卻突然接到林海的帖子,著實讓史鼎心中疑惑。

只是那送帖子的並非林府下僕,而是錦衣府的差官。這位差官史鼎也認得的,乃是景仁帝登基之後方才提拔起來的錦衣府親軍都尉石聰。石聰和戴權一樣,都是景仁帝的心腹,戴權為著太上皇尚在,侍奉太上皇的高有道便不能下臺,只得了西內大明宮首領太監的名兒,錦衣府裡,太上皇提拔起來的王金利仍舊是錦衣府都督,石聰這般景仁帝的人便只是副手了。

史鼎對著品級和自己一樣高且又是錦衣府副統領的石聰前來拜訪,本就十分惶恐,生怕是景仁帝要找自家的麻煩。卻是待石聰將帖子奉上,只道奉林大人之命前來相邀之後,史鼎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待石聰複述之後,呆愣了半晌方才連聲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