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科道不限品級皆與焉;惟部曹五品下不與。時文臣服色亦以走獸,而麒麟之服逮於四品,尤異事也。
錦衣衛
錦衣衛是中國明朝時期的專有軍事特務機構,其全名為“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前身為明太祖所創
頭戴鳳翅盔的錦衣衛大漢將軍
設之“御用拱衛司”以及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時改制之“儀鸞司”與二年(公元1369年)時改制“大內親軍都督府”。他們直接聽命於皇上,
明朝錦衣衛(20張)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部分功能形同漢代的監察官司隸校尉和現代的憲兵、國家安全域性及總統府參軍長。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類似於今天的CIA,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古人慣以朝廷鷹犬暗稱呼錦衣衛與東廠、西廠。
清代福格撰《聽雨叢談》:“步軍統領,秩如漢之司隸校尉、明之錦衣衛,雖武職二品,威權甚重。”
張廷玉之《明史》職官: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勳戚都督領之,恩廕寄祿無常員。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大漢將軍共一千五百七員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藉、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錦衣衛服飾傳統意義上,錦衣衛三大特徵為飛魚服,鸞帶,繡春刀。但事實上,錦衣衛的並沒有穿著飛魚服的習慣。
歷史沿革
'1'朱元璋設立錦衣衛
錦衣衛在地圖上的位置
1382年5月29日(明洪武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朱元璋設定錦衣衛。它原是護衛皇宮的親軍,掌管皇帝出入儀仗。明太祖加強專制統治,使錦衣衛的權力擴大,兼管刑獄、偵察、緝捕盜賊奸黨、監視文武百官。最高長官為指揮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設同知、僉事等官職,其下有官校,專司偵察。錦衣衛所屬之鎮撫司分南北兩部,南鎮撫司理全國軍匠之刑獄。北鎮撫司專及詔獄,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為酷烈。錦衣衛屠殺文武大臣,鎮壓各地人民,羅織大獄,捕人甚眾。
其實錦衣衛的“職業歷史”到明代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漢朝漢武帝時設定“從中都官徒千二百人”之眾的“司隸校尉”開始就已經有了這個職業的雛形,到魏晉時期曹操因為生性多疑恐“中丞,司隸不為己用。”進而設立了規模更為龐大的“校事”、“典校”及其附屬機構,正式確定了這個神秘的特務機構在中國曆朝政府中的地位。再以後南北朝時的“侯官”、唐時的“內衛”一直到明朝的“錦衣衛”實際上都是一回事。只不過到了明代,把漢武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