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部分

了現在已經成為漢藏之間的一座商貿重鎮。

對於漢人來說,打箭爐這個名字有兩個來源,均是與諸葛亮有關。

一個是相傳諸葛亮在率大軍南征孟獲途經雅安,派遣了一名叫“郭達”的將軍,到此為軍隊造箭。據說郭達將軍一人每天能造箭數千支,當地百姓感到驚奇,將其視為神靈供奉,並將郭達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爐”。

另一種說法則是,諸葛亮在南征時為了向該地的頭人借道,要求對方退“一箭之地”,頭人同意,於是諸葛亮急令郭達將軍帶一支特大的鐵箭,星夜兼程揹負至此,不過在臨近時郭達累死,而箭頭卻插進打箭爐北面高山的石頭中。

諸葛亮這個人倒是仁青諾布不清楚的,因為梅朵教導他的只是基礎的漢人文化知識,縱然諸葛亮再有名,還是屬於高深級別的,更何況梅朵也沒有在他身邊教導多長的時間。

在前往打箭爐的路上,仁青諾布和周瑛之間的交談更加的頻繁和諧,關於打箭爐和諸葛亮有關的兩種說法也是周瑛告知的。透過交談,周瑛更加確定了仁青諾布良好的人品,因為在說起一些文化典故的時候很是注意教導灌輸。

不過,周瑛顯然也知道“打箭爐”這個名字的由來也只是傳說,因為諸葛亮當年根本沒有派誰來到過這個地方,大軍都是走得別的路線,只是西南少數民族對諸葛亮的影響不錯,就把這名字跟諸葛亮聯絡在了一起,沾一沾聖人仙氣。

對此,仁青諾布自是知曉,因為打箭爐是多條河流彎曲摺合的交匯之處之意。

在二人的相談甚歡中,不到兩天的時間周瑛的隊伍便抵達打箭爐。但因為是深夜抵達,隊伍直達驛站,所以仁青諾布並未能夠在第一時間欣賞到這裡的風土人情,不過從建築風格來看,還是很有異域風情的。

當然,在仁青諾布的眼裡,漢族的風格才是異域風情。

當地官員派遣的下屬已經等了有大半天,終於迎來大人物,趕忙滿臉堆笑的湊到了馬車旁邊迎接,表達了希望周瑛前往宣慰使大人的住所下榻的請求。

對於少數民族地區,還是清朝目前還是沿襲了元朝時的設定,設立宣慰司。宣慰司是一種偏軍事的中央軍政機構,畢竟少數民族這裡還是比較亂的。

宣慰司的長官是宣慰使,從二品的官職都要對周瑛客客氣氣,俯首稱是,可見周瑛的官職絕絕對對不是他所說的“小”。

只是仁青諾布對宣慰使的概念一點也不瞭解,否則僅憑藉這一點,他就可以猜測出周瑛的官職到底是有多大了。

周瑛對當地宣慰使的邀請很客氣的拒絕,表示“夜已深,在驛館下榻休息即可,明日一早前去拜會”。宣慰使派來的人也堆著笑的連連喝令驛站的人好生招待。

其實周瑛的官職品級也比宣慰使再高不了幾個品了,只是周瑛在藏區那是執掌一方的大領導,回京了也是高品京官,是一個小小的打箭爐的宣慰使所正兒八經比不了的。

在這下人臨走前,想起了之前周瑛派來的人所囑咐的事情,立刻稟報道:

“稟周大人,您之前派人給我家主子交待的事情已經辦妥,要尋找的那一隊藏人隊伍和那夷人已經找到,我家主人派人日日盯守著,就等著大人您來交待處置了。”

“哦,找到了?”

周瑛倒是沒有想到當地的宣慰使效率這麼高,疑問了一句,然後看向跟在他身後的仁青諾布。只見仁青諾布並沒有很激動的上前詢問在哪,而是彷彿跟他沒有直接關係般的等待周瑛處理,這種態度讓周瑛很是欣賞。

“那好,代我多謝你家大人,明日我便前往貴大人府上拜會。”周瑛說。

那小廝接連點頭:“是,是,那就還請大人早日休息吧。”

兩方交代完畢,周瑛帶著人離開,仁青諾布跟在其身後。

宣慰使派來的小廝見到仁青諾布可是大吃一驚,這人怎麼不剃頭髮?但是看一看身形而且是跟著周瑛的,便猜測應該是藏人。話不多說,等周瑛帶著人從視線中離開後,離開了驛站。

經過一天多的功夫,周瑛身邊的下人基本上全都知曉了這個溫文爾雅、沒有一絲藏族男人剽悍氣息的仁青諾布是一位土司的兒子!

這個事實真是讓人驚訝,沒有人會想到自家大人從雪山上竟然還能救下來一位有身份的人物。對於丫鬟們來說,無非是往仁青諾布的身上更添了一圈的光環,讓仁青諾布顯得更有吸引力,並且對綠袖能夠侍奉仁青諾布的好運紛紛表示羨慕嫉妒恨。

只是綠袖自己卻不是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