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遠冥漠,同時受奇異的神話傳說影響,一些詩詞大家把它看作崇高的事物,借它表達自己的豪邁之情。
李白有詩:“圓似玉盤彎似鉤,一輪皎魄又當頭。 平生塊壘知多少,把酒能消萬斛愁。 ”詩人的樂觀和豪放與中天傲然高懸的皓月融合在一起。 交相輝映。 李地另一首詩《渡荊門送別》寫道:“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意境也十分壯美,很自然地表現此時李白剛出蜀東下,仗斂去國辭親遠遊的豪氣。
黃庭堅有一名句:“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其境界浩大爽朗,動中寓靜,靜中有動。
嚴武《軍城早秋》:“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也是豪氣沖天。
有一些詩人因為明月的神秘不可企及。 把它作為一種虛幻事物的代表。 錢起《送僧歸日本》:“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音。 ”詩意寬而不散,詩情蘊而不晦,詩中的“水月”、“魚龍”俱是虛幻的事物,對錶現佛教的禪道真是非 常(炫…書…網)吻合。
其四,月是美好的事物、多情地知己。
月光朦朧浪漫親切。 給人浮想聯翩的感受。 許多詩作中,作家都把月當成了美好的事物,“春花秋月”便是人們渴望的光景。
蘇軾《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的明月當是人間最美的祝福之物了。
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在詩人歡愉、恬靜地情緒下,包括明月在內的大自然變得如此可愛!
在古人的心目中,團圓的明月還是愛情純潔、圓滿專一的象徵。 月圓而又缺的規律,嫦娥奔月的愛情傳說,以及月亮那清冷的色彩,孤懸中天的寂寞形象。 都輕易讓人們把它看成愛情的象徵物。 孟郊《古怨別》雲:“別後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詩人用一幅開闊地畫面寫出相愛地人對別後情景的遐想,把碧海青天般地愛寄託在亙古永恆的明月。 讓美好的愛情因明月而昇華。 又如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
由於人們往往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月亮又變得多情起來。
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詩人把無情的自然特色的南山月賦予人的感情,並加倍地寫成為誰也不及它多情。 多情就在於它和作者熱愛祖國河山之情、抗金救國之壯志一脈相通,言南山之月為了讓自己清楚看到金人佔領的南山的面目,把層層雲幕都推開了。
李持正詩句:“浩月隨人近遠”巧妙化用蘇軾詩“明月逐人來”,在常人的感覺中灌入了主觀感情,出以新巧之筆,形象地表現月如多情伴侶。
王維《酬張少府》:“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二詩有相同的妙處,主人公的情趣別人不易領會,倒是多情的明月懂得!
朱淑真《菩薩蠻》:“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 ”真是痴極妙極!
張若虛有詩句:“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詩中的月光極富靈性。
其五,月是理想人格的化身。
早在戰國時就已經出現這樣的作品,屈原《涉江》:“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溷濁而莫餘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 ”
“王鑑瓊田三萬傾,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漢共影,表理俱澄澈。 ”這是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詞句。 歷史上的張孝祥是一位有才華、有抱負、有器識的愛國之士。 在這首作於特定環境(洞庭月夜)的詞中,作者的高潔人格、高尚氣節以及高遠襟懷,透過皎潔瑩白的月光湖影表現得淋漓盡致。 詞作描寫了一個純淨的世界,一個晶瑩的境界!詞人的心,被自然的空明淨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詞人的純潔淨化了。 人格化的自然,自然化了的人格,渾然一體。 詞人以其高潔的人格作為基礎,以星月皎潔的夜空和寥闊浩滿的湖面為背景,創造出一個坦蕩無涯的藝術境界和精神境界。
敦煌曲子詞中有一首無名氏的作品《望江南》:“臺上月,一片玉無遐。 迤邐看歸西海去,橫雲出來不敢遮。 雲愛雲逮繞天涯。 ”這首詞通篇詠月,起首二句極言月亮冰清玉潤、純潔無瑕。 其“聖潔”的程度,竟連“橫雲出來不敢遮”,突現其凜凜然不可褻瀆的氣派。 此詞具有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