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8部分

的義務(如果烏雲珠鬧騰了,估計他就會覺得了),居然還生出一點莫名其妙的愧疚之感來了。烏雲珠說得沒錯,養女們的婚事,他可沒這麼小心,可對於親生女兒,他就是不捨得。

讓皇帝感到愧疚想要補償,烏雲珠是賺大發了。從議定封號開始,胤礽就保持著高調,禮部擬了許多吉祥字號,皆不中他的意。勉強選了一個“孝”字,乃是覺得女兒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剩下的字眼兒他統統看不上。

“這也是‘飽學之士’擬的?飽在哪裡啊?竟再無一字可用了!”大發牢騷,把禮部訓得抬不起頭來。

弘旦出來打圓場:“這些只是備選,汗阿瑪要覺得不在意,不如欽定一吉號,也顯得鄭重。”

這個主意好,胤礽真的認真琢磨了起來:“朕之愛女,元后所出,先代未有之事,當然不能等閒視之。”

他這話說得是非(提供下載…3uww)常正確卻又不能深究的,聽了他的話的人只當沒有聽到,反正太子已經把事情推給皇帝了,大家就去忙別的事情吧。

須知現在太廟裡供的幾位皇后,除了胤礽他媽,別人都不是“元后”。努爾哈赤的元配大老婆佟佳氏,稱為元妃,卻沒有被尊為後,追諡的孝慈高皇后納喇氏是皇太極生母,卻不是元妃。同理,孝端文皇后哲哲,雖諡為皇后,也不是元配,皇太極的元配另有其人——元妃,鈕祜祿氏,宏毅公額亦都女。其他幾位的情形也差不多,是皇后的,不是元配,是元配的不是皇后,還有追諡皇后的,都不“元”。

沒有孝慈高皇后就沒有皇太極系,孝端文皇后又是孝莊後的姑母,所以這事不能深究,就如皇帝登基要奉生母為皇太后一樣,其間自有深意。

胤礽擇而又擇,最後用了最簡單的一個字“元”。

固倫元孝公主,就這麼定了。

這倒沒可爭議的,大家平靜地接受了。皇帝疼女兒,皇后疼女兒,正常,正常。

接下來,皇帝開始抽風,康熙時有例,公主護衛長史,視貝勒例。巴林淑慧公主的待遇不過於此,胤礽覺得女兒虧了,詔令愛女不但“儀比親王”,一應待遇也比照著親王來。大有誰反對就把誰發配到駐蒙古辦事處的架勢。

群臣就沒有一個想反對的。

皇帝他們還能夠勸諫一下,落個好名聲,這位公主卻有一個心狠手辣的媽,被個更年期婦女記恨上了,有你受的——那個女人很兇殘。皇后不能得罪,外藩蒙古也無法得罪,成袞扎布是公主之子,他爹是成吉思汗之裔,又新領了旗地,實不能等閒視之。公主又是要下嫁的,她都要嫁了,就不要再為難她了。

朝上,還有正事要做呢!

群臣所謂的正事,是要吸取西洋戰船的長處。

本來他們還想討論怎麼處理年羹堯的,也有人提出把年羹堯給換回來,另派能員幹吏前去控制局勢。年羹堯身有在旗、進士出身兩道護身符,在這關鍵時刻還是頂了一點用的,同時,朝廷在派員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再找不出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人來,朝廷不打海戰已經很久了,久到武備鬆懈,幾百海盜都打不贏。好歹,年羹堯還算熟悉情況。

年羹堯僥倖逃過一劫,“降三級留用,戴罪立功”。

人員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武備。

國人其實很務實,只相信事實。即,只有被人打疼了,才肯承認對方是強大的,才肯正眼看人,才能放下架子去學習一、二。這也是人之常情,你不如我,我學你做什麼?你比我強,我才要學你。同樣的,如果你沒什麼本事,我哪有功夫理你?唔,需要你們當群眾演員來政治作秀的時候或許會用到,其他的時候,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罷。

學習是必須的,即便有腐儒反對,也被中樞把意見閒置了。這種反對意見討論都不用討論,直接留中不發就可以了。

與此同時,胤礽自己不出面,卻讓馬齊等與英國等國接觸,要求派員去“考察”,也是學習先進技術的意思。當然,第一件事情就是過語言關,多擇幾個在旗子弟去學習也是應有之意。

對於文化輸出,西歐洲各國是積極的,當下英、法等國都表示,他們是歡迎這種態度的,但是他們需要與國內聯絡一下才能答覆。清廷同意了。

沒有電報、沒有電話、一切後世先進的通訊手段都還沒有被髮明出來,光靠行船還是沒有蘇伊士運河的行船,且有得磨了。初步估計,沒個一年半載的回不來。

商人的腦筋總是靈活的,南洋商人先出了主意:善用使團資源,養著他們也是白養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