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推行,天下英雄盡入陛下彀中,您便成了遮掩鋒芒的鞘,亦使我再次有了攥緊天下的豪情。”
“世人皆說:‘天下桃李,皆在公門矣’此言果然不虛。”陛下的眼中又添幾份暖色,“絕世才華必是多年寒暑磨礪而成,大周需要有志之士,你不必再藏著掖著了。任人以賢,上書推薦吧。”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陛下也。”狄仁傑沉吟了許久,終輕嘆出聲。
“朕還真不知,你狄懷英竟也會溜鬚拍馬!”陛下大笑。
“人世是一局棋,早早散去。棋罷指猶涼,萬事倏忽過去。”
狄仁傑清淺一笑,眸如子夜,瞬時映亮這混沌塵世。
陛下垂首,兩人對視,目光幽靜。
那日,狄仁傑留下與陛下一同用膳。
新月如一彎淺淡微刃,在月下對飲撫琴一曲,入夜持劍一舞,閒愁盡消。此刻盡興,如何顧得了君臣之隔的掃興。
陛下醉倒於花下:“狄仁傑,你可是真心效忠與朕?”
狄仁傑淡笑不語,陛下等不及他的回答,已安然枕著落花如夢。
狄仁傑端起杯盞,靜靜飲盡,潑墨般的晶瞳中漾過一陣煦風:“我確是不甘人下,但若只在你一人之下,便是甘之如飴。”
我倏地想起一句古語: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做朋友或敵人,原都是需要緣分的,懂你的人未必為你所懂,互為知音,世間更是難得。
非刻意為之,皆是偶然,仿若天成,渾然而圓滿。
絲竹之音如潤溼的雨絲點點滴落,嘀嗒嘀嗒輕敲於窗欞之上。
張昌宗跪坐席上,靜靜撫琴。
琴音因風搖落,如落花沾衣,芬芳浮散,旖旎綺思。
“你會彈高山流水麼?”靜臥於榻的陛下忽然問道。
“會。”張昌宗纖長的手指輕撫,淡淡地掐一把流水在手,層層漫上來。
“不,不對,這流水不對。”陛下眼中思緒漂浮,“真正的流水應當能激盪起內心的漣漪。純淨如山泉,如松濤,如煙嵐,似鶯歌燕舞,聽者甚至抬頭可見蒼鷹矯健身姿劃過天際……”
“陛下,您說的那是天籟之音吧?”張昌宗橫眸不悅。
“一樣的雪白的長衣,素緞外衫,碧綠環佩……”陛下垂首嘆息,宛如囈語,“是了,是了,你沒他那番光華隱隱……如此風儀,天下間確是只能有一人……朕累了,你退下吧。”
“陛下……”張昌宗啟唇。
“朕說了,讓你退下!”陛下倏地發怒,張昌宗再不敢多語,立即回身出殿去。
我知道,最近為立儲之事,陛下不勝煩擾。
武承嗣與李旦,陛下仍在猶豫。
“素玉,你知道麼,真正的高山流水,曾有人為朕奏過。”陛下似漫不經心地說道,“在那暗夜深處,卻有一片沉厚溫潤的水澤,波光瀲灩,能清晰地映出某個人的身影……這才是真正的高山流水……”
我不懂琴音,只知知音原自少、俗調謾紛紜的道理,陛下心中的那方皎潔月華與清透潺泉,早已成為絕唱,恐怕世間再無人知曉那曾與陛下高山流水之人了。
“累了,是真的累了麼……”陛下靜握於榻,如一隻與俗世格格不入的鳳鳥,疲乏地俯瞰眾生。
這些血淚悲酸世人都不曾見,只記得她明媚燦爛的容顏。
不日,陛下便下詔,召回廬陵王李顯,並冊立為太子,奪嫡之爭便宣告結束。
陛下自嘲道:“從前朕處心積慮地從李唐宗室那裡奪取天下,如今朕仍要處心積慮地將天下完璧歸還,確是諷刺啊。”
筠聲隱隱,意興蕭索,天地皆秋。
狄仁傑病逝洛陽。
陛下亦一日復一日的憔悴下去:“狄公一去,朝堂彷彿都空了。”
陛下終於老去了,唯有記憶中那張安如處子的容顏,永遠恍如初見。
夜色幽幽,風過林木,廊外宮燈,漸漸漾成一片昏黃的霧靄,風聲愈發急了,簌簌不絕,如有鐵騎挾風雷之勢疾馳而來,踏破瞭如水月色。
原本昏沉沉,一動不動躺於榻的陛下倏然睜眼。
我朝向火光的來處,靜默而立。
來者是誰,並不難猜。
陛下幽幽說道:“朕正等著,宿命中的最後一次劫難,給予朕致命的一擊,他們果然沒有令我失望,李唐還是有人的……”
“兒,兒臣給陛下請安!”殿外傳來太子李顯抖顫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