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趕鴨子上架,現抓了來不到一年的。都說養在深宮之中的皇子不知民間疾苦,難做得好皇帝,卻不知這長在民間的,他也不知朝廷內情,要做個官家,也要從頭學起的。
諸臣一頭忙著朝政,一頭還要教這太子理政,從來教讀書易、教做人難,教做官家,就更難了,這官家,真個不是教能孝得出來的。一頭怕自家沒說明白,另一頭又怕說得太直白了,九哥便不動腦筋不去悟。自梁宿往下,整個兒朝廷都眼巴巴巴看著這個太子。
又有許多勳貴、大臣、宗室別有些個肚腸,起些兒小心思,後頭躺倒的那個官家,又與大家弄了兩個還未出生的孩子來,加上慈宮、中宮攪局,這些個人心,還是要安撫的。官家病倒,民間也有些不安,一來天氣比往年都要寒冷,已有人嘀咕,二來這官家雖然不強硬,卻也不擾民,民間頗有些念著他的好的。一旦山陵崩,民心也要慌。
更兼天寒又生災民,國家實是亂不得。
這節骨眼兒上胡人又犯邊,縱以田晃之好休養,也忍不得要破口大罵這群胡人:“不知禮義,誠畜牲輩!”梁宿持重些,斥道:“他便是畜牲,一來成千上萬頭,也要吃人!速命邊將堅守不出,今冬天寒,想他們也堅持不了太久。”靳敏苦笑道:“正因天寒,他們沒了吃的,才要寇邊。前也是死、後也是死,不如拼命往前一搏,搶著了反而能活。”
說得眾相皆默。另一宰相關寧道:“此猶在其次,若誠因無食,非止今冬,明年恐也安寧不下來,須擇良將往去禦敵。”梁宿又頭疼了起來,國家已十餘年沒有良將了。承平之年,又有重文輕武的風氣。數十年前那位因字寫得不好覺著屈才了的能人投北,頗為患邊關了些時日。也因此倒磨練出一批將才來,待這位人才在北邊兒死了,將才漸成,胡人討著著好,兩下倒安生了。
說不得是不是“卸磨殺驢”,老一輩兒領兵之將都叫召回“頤養天年”了,年輕一輩兒的也沒個經過大事兒的,朝廷也不甚重視。朝廷如今,實缺良將。忙將兵部尚書喚了來,問他那處可知有何可用之人。兵部尚書也有些個傻眼:“若說徵兵,不拘哪裡抓也抓些個來了,將卻不是順手便能抓來的。”
這等話,說與不說一個樣兒,將梁宿氣得額上生出兩個瘡來——急的。
九哥於上頭聽了,一時也插不得嘴去,他理政日子尚淺,若說這回雪災,他倒能說出個么二三來,這等兵事,他還不曾習得哩。男兒總有熱血,九哥少時習弓馬,聽著有外敵來範,也是義憤填贗,恨不能點起百萬雄兵,一戰而定北地。比及聽宰相們及糧草軍需,再想一想國庫,他便啞了。暗叫一聲慚愧,便靜聽這些人商議。
梁宿等議論半日,不過是“堅壁清野”四字而已,如今寒冬,清野都省了,只管閉門不出,與胡人乾耗著。聽起來是窩囊了些兒,卻比冒然出擊要穩妥——國家眼下聽不得壞訊息了。
不幾日,許是老天開了眼,來了個好訊息——進犯之敵叫打退了。政事堂裡也不免歡呼起來,待聽了立功的人姓陳名熙,靳敏便道:“這不是原侯之子麼?”政事堂又啞了。梁宿不得不又請了丁瑋等人來商議,丁瑋道:“為今之計,是使人往北地核實,他這戰報是虛是實!”
梁宿暗道慚愧,急令八百里加急,往北地尋問。不數日,捏著回報面色更苦,陳熙真個有勇有謀來!暫平了邊患是好事兒,立功的是陳氏子,便有些個微妙了。
許多年來,朝臣依著禮法大義,與慈宮相抗,蘇正等還叫逐出京。先時那位沈尚書還叫流放了,他兒子沈植叫尋了回來,也已兩鬢風霜,錄做個遠地縣令,實是梁宿體恤,叫他不必在京中苦熬,往外就官既有一筆豐厚俸祿,也好做出些個政績來,好起身發家。
眼瞅著慈宮勢哀,乾坤已定,陳氏外戚要萎了,卻又來了個陳熙。原侯本就是開國之時因軍功而侯,數代之後出個頗肖乃祖的子孫,也是人之常情,國家又正在用人之際。壞就壞在慈宮還在宮裡杵著!
不用陳熙,照情勢看,來看還有胡人寇邊,界時若挑不出個人來擔當,難道要眼睜睜看著百姓家破人亡?朝廷的臉面也不要了。用他,真怕慈宮再借機生事,宮中事,才是真國本,到時候誰又擔得起?
不得已,梁宿又急與親近之人商議此事。“不用,恐邊關患生。用,恐內廷不安。如何是好?”
蘇先生卻是個心底坦蕩的人,總覺萬事都要依著道理來的,將顆白花花腦袋往上一揚:“那又如何?他還敢造反麼?我知諸公礙著慈宮,又恐他壯了慈宮之勢。他若有為,自知輕重,若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