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設伏殺了李密後,才獲得朝廷重用的。魏徵卻不知道,唐瑛是有些恨盛彥師的,不是因為李密,而是因為王伯當。
不管唐瑛怎麼看待李密此人的,對王伯當她卻始終懷有愧疚之心,雖然知道她有這個心思的人僅有李世勣一人,但唐瑛因為王伯當的死,對盛彥師沒好感卻是真的。因此,當魏徵私下這樣勸她時,得到的也僅僅是兩個白眼而已。
盛彥師最終還是被處死了,唐瑛位卑無權,不可能左右事情的最終結果。不過,她從這一事件中也看到了此時大唐官制上的不足,因此才在後來的官制討論中,提出了文武分治的後世理念。
李建成雖然沒有聽取唐瑛的意見,卻因為唐瑛後來的沉默而不安,不管從那個方面來說,他都不想讓唐瑛不高興,不想得罪她。因此在事後,他把那天的事告訴了李淵。
李淵與李建成等人的想法卻截然不同。出於政治上的敏感和對唐瑛的瞭解,李淵深知唐瑛絕不會為私人恩怨而做出與眾不同的建議,在考慮了幾天後,特別是聽到唐瑛提出的文武分治之法後,李淵便想和唐瑛好好談談。再說,和唐瑛聊天也是他的一大樂趣,有事沒事聊上半天,心情大好。
本來呢,唐瑛是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再說什麼了,她知道自己的思想觀念和這些古人相差了很多,她的想法這些人怕是無法理解,因此並不想多說,多說無益、禍從口出嘛!但李淵如此大費周章地想聽她的主張,還是多多少少讓唐瑛感動了一下,她不好意思拒絕了。
“陛下,在東宮當著眾人的面,我已經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無奈,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樣,相比陛下也知道了,沒什麼可說的。”
李淵搖頭了,這女娃子跟他耍心眼,還是嫩了點:“朕知道,你是說,盛彥師做法有點過分,但罪不至死,而且,他被賊所擒沒有慷慨赴死也算成了一項罪名,這讓你有些不舒服了,對不對?”
唐瑛沒有否認:“還是陛下理解唐瑛的心情。盛彥師身陷徐元朗之手,並非他的過錯,他可是奉了您的旨意前去勸降的,雖然沒能成功,卻不能因此獲罪吧?”
李淵點頭:“當初是他自己主動請纓,沒有成功,也保持了一定的氣節,朕並沒打算處罰他。可這次,他收押李義滿的作為,可不僅僅是做的過分了,而是大不敬,這點,你可清楚?”
唐瑛點點頭:“太子等人都是這樣說的,但,我的看法卻不同。”
“唔,說說,朕喜歡聽。”
瓦崗三年 第二百九十三章 理由
第二百九十三章 理由
“是,”唐瑛笑笑:“陛下。如果臣說李義滿之死怪不得盛彥師,不知道陛下會不會認為唐瑛有點異類?”
“不是盛彥師,李義滿怎麼會死?你這想法,本就出奇。”
“陛下喜歡唐瑛的,不就是這樣的出奇之處嗎?”唐瑛不失時機地扔了一個馬屁過去,她還是很懂分寸的。
李淵笑了:“你既然明白,就快點說。”
“是。唐瑛認為,李義滿是死在自己手上的。首先,他為了私人恩怨而不顧國家大義,此一不可取之處;其次,身陷囹圄,不思積極為自己爭取權利,而是生氣埋怨,並把自己給氣死了,這樣的脾性,也太經不起事了吧?有此二點,我認為,李義滿是死在自己手裡的,盛彥師沒有殺他,所以,盛彥師罪不至死。”
“呵呵。有點道理,但,這不是為盛彥師開脫之詞。若不是盛彥師逾規抓人,朝廷自會處置李義滿為私人恩怨罔顧國家大事的責任。”
“盛彥師逾規抓人,到底是怎麼想的,臣不清楚,但臣想,他或許只是想羈押李義滿,然後讓朝廷來處置。”唐瑛頓了一下繼續說:“所以,唐瑛以為,對待盛彥師的問題上,先應該看他的目的,然後再論他的手段。但太子殿下卻先論私,再論公。太子的說法是盛彥師私自做主,目無朝廷,逾規抓人,目無皇帝,說來說去,其實就兩個字:面子。盛彥師抓人的做法,失了朝廷的面子,拂了陛下的面子。”
“你力爭只處罰他,而不處死他,理由僅僅是因為他的做法出於公,而非出於私?”李淵捋捋鬍鬚,笑著問唐瑛:“這個理由,有人提出來過,但。站不住腳。公有公的規則和律法,私有私的情義和道理。”
唐瑛猶豫了一下,終於下定了決心:“陛下,如果唐瑛說錯了什麼,你可不能怪罪我。”
李淵樂了,這個唐瑛呀,反對殺盛彥師,果然是有原因的:“說吧,朕何時因為你說實話而怪罪過你?”
“那,我先問陛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