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狠狠鄙視了李淵一把,這帝王之術玩的太精明瞭。
唐瑛和李建成等人因為盛彥師與李義滿之事發生爭執,已經是好幾天前的事情了,爭執的原因並不是唐瑛對李建成等人的不滿,而是思想觀念上的差異產生了碰撞。
盛彥師是宋州總管,李義滿死前卻是潭州刺史,按理說兩人並無掛礙,但卻因為一件小事而雙雙身死。事情起源於盛彥師和齊州總管王薄對須昌的征討之戰。這一戰事很小,一個小小的須昌城也扛不住兩大總管的聯手攻擊,但令人遺憾的卻是,這小小的一場戰役,卻斷送了大唐兩位總管,一位刺史的性命。
此事發生在武德五年的三月,那時,唐瑛還隨李世民在洺水與劉黑闥對峙。盛彥師原本受命勸降徐元朗,卻被從徐元朗扣押,他後來伺機從徐元朗處逃回長安後,受命為宋州總管。正當洺州城外的大戰一觸即發,盛彥師立功心切,與王薄相約對依附徐元朗的須昌叛軍發起攻擊。
就是這一決定,釀出了一場大禍。事情起因在王薄身上,他率軍來到博州地界時,發現自己的軍糧沒帶足,隧向博州刺史李義滿徵要補給。這本是小事一樁,唐軍雖然以府兵為主,行軍自帶糧草是慣例,但在糧草不足的情況下,也可以向駐軍地請求支援,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互相幫忙,畢竟都是為國作戰。可,誰知道李義滿是個小氣鬼,他素來與王薄不和,竟斷然拒絕了王薄的請求。
瓦崗三年 第二百九十二章 看法
第二百九十二章 看法
這事原本也沒有釀出大禍,盛彥師和王薄聯兵並沒有缺糧延誤戰事,戰鬥還是取得了勝利。但,盛彥師卻做了一件比較出格的事,他在回兵宋州途徑博州之時,竟把李義滿給抓了,而且是直接帶到了宋州給關了起來。
李義滿做的的確不對,但盛彥師和王薄顯然也逾越了規矩,按理說,兩個人應該連本上奏,在皇帝那裡告李義滿一狀,讓皇帝給李義滿一些處分或者警告才是正理。可盛彥師不知是出於氣憤還是什麼,竟越級抓人,這事可就鬧大了。
事情傳到朝廷後,李淵趕緊下令放人,至於如何處置,慢慢再說。可惜,李義滿實在是太小氣了,氣量太小,自然命就短。傳旨的人還沒到宋州,李義滿已經羞憤交加,死在了宋州監牢裡。
臣子們相互鬥氣是常事,可因此鬧出人命來,可就是大事了。朝廷之上聽聞李義滿死在監牢裡後,頓時一片譁然,李淵也覺得有些鬱悶了,下旨讓李建成好好處理此事。李建成便和東宮屬臣商議了兩天,又徵求了一下裴寂等朝中重臣的意見,最後決定將盛彥師收監處死。
在東宮討論這一事件的時候,唐瑛是反對懲罰盛彥師的,在她看來,盛彥師收押李義滿的理由充分,行為雖然過激,但不至於是錯。相反,李義滿為洩私怨而罔顧國事的做法才叫過分,本就應該受到處罰,雖然也夠不上死罪,但他的死並不是盛彥師造成的,盛彥師不該為此負責。
可別人的想法與唐瑛完全不同。李建成本人強調的是盛彥師抓人行為逾越禮法規矩,王矽韋挺等人也強調這點,還指責盛彥師別有所圖。更有甚者,韋挺直接指出,朝廷上已經有人在說,盛彥師才從徐元朗處逃回,就擅自捉拿一州刺史,其用心可疑。
盛彥師被徐元朗扣押期間,與唐瑛在劉黑闥處一樣,受到了徐元朗的好生款待,哪怕明知道盛彥師不肯投降自己,徐元朗也沒忍心傷害他,所以,盛彥師得以安全逃回後,自然有人就此說三道四。
原本唐瑛一直在據理力爭,可盛彥師可能投靠徐元朗的猜疑一出,唐瑛就沉默了。她也是從劉黑闥那裡逃回來的,也沒有以死殉道,她為盛彥師而爭,就顯得有些……兔死狐悲的嫌疑了。李建成顯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雖然及時提醒了韋挺,但話已經出口,為時已晚。
其實,唐瑛在這件事上如此激烈的反對態度,也讓李建成不理解,別說李建成了,就是魏徵,也有些迷糊。魏徵其實也是反對處死盛彥師的,在魏徵看來,盛彥師所犯之錯雖然大,卻沒大到死罪的地步。只是,從大局上看,處死盛彥師也有些道理。所以,魏徵大反對並沒有唐瑛激烈。
後來,魏徵私下對李建成說,唐瑛反對處死盛彥師,恐怕是私人原因更多,因為盛彥師正是設伏殺了李密之人,可以算是間接為翟讓等人報了仇,唐瑛因此對這個人有好感,那很正常。李建成這才有些恍然大悟。
其實,魏徵是胡亂猜測了,若說起私人原因,唐瑛不但不會反對處死盛彥師,還會贊成,就算不投贊成票,也不會出言反對。因為,盛彥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