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部分

琢磨了一會兒,也猜不透李二讓侯嶽到馬邑去幹什麼?只得放下心思。

侯嶽臨行時,小淘是叮囑再叮囑。

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意外的收穫

第二百三十章 意外的收穫

侯嶽在馬邑見到了一個人。執失思力。

這時候,侯嶽才知道,皇上是要派他出使頡利大營同頡利議和,並商定突厥歲歲朝貢的事情,當然也仍要宣揚一番大國的仁德武功。

此刻,侯同學有一種身在局中的不確定,就他所知,頡利最終的結局是被俘虜了,而整個東突厥也灰飛煙滅,也就是說,事實上,李二並沒有接受頡利的歸附,那麼,如今自己成為特使又是何意呢?

儘管侯嶽對此次出使心懷疑慮,但事情緊急,並沒有留給侯嶽多少思考的時間。到了馬邑,侯嶽就由侍衛護送著,前往白道同李靖會合,他還帶了皇上的聖旨,聖旨要指明要李靖派人護送侯嶽去突厥大營。

出了定襄,一路直朝陰山北的白道。朔風颳在臉上,不是一般的冷,而做為一個特使,則必須要有特使的禮儀,所以侯嶽儘管冷,他還得正正的坐在馬上,這時的他,心裡十分的慶幸,還好小淘有先見之明,在他的行裝裡塞了一件自制的羽絨背心,平日侯嶽是不太穿這背心的,實在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布料不成啊,那羽絨背心穿身上,等脫下來,那身上準粘了許多羽絨,那頑固的,能一直鑽到你的內衣裡,刺的人渾身發癢。

這會兒,侯嶽自然顧不得那麼多了,先暖和了再說。

同時也讓侯嶽無比懷念後世的棉花,這個時代也有棉,可這棉不是從棉花裡來的,而是從木棉裡提取的纖維,那保暖和舒適的程度可比不過棉花,可問題是,侯嶽找了這麼多年,也沒找到棉花種。記得史書上記載,這個時候,高昌有棉花,所以,兩夫妻常常感嘆,要想穿真正的棉衣,說不得,還得等到侯君集打下高昌。

一路,侯嶽就這麼胡思亂想著,幾天後終於到達了白道。李靖接了聖旨。自然立刻去安排護送的人馬。

可李靖心裡卻同樣嘀咕了,這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而突厥的示弱顯然是不懷好意的,是為了以後捲土重來,皇上怎麼就輕信了呢,此時若要撤兵,李靖是十分不甘願的。不止他不甘願,這十幾萬的將士也不甘願。

“侯老弟,此番頡利雖敗,但其在漠北還有相當大的力量,如果議和成功,頡利成功退往漠北。則異日必成大患哪,皇上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話要交待啊?”李靖道。李家跟侯家多年的交情,此刻,李靖在侯嶽面前也沒有什麼藏著掖著。

“我這次是直接從柳城到馬邑的,並沒有見到皇上,是唐儉唐大人傳的旨意,對於皇上的心思我也是琢磨不透啊,按說皇上沒理由放過頡利的。”侯嶽道。

一路來,侯嶽其實也琢磨出點東西的,以他對李二的瞭解,以及後來的歷史事實,李二絕對沒有放過頡利之心,那麼此刻派自己和談,其目的最大的可能是拖住頡利,麻痺頡利,幾場大敗,頡利此刻必然是驚弓之鳥,如果唐拒絕和談,頡利便會孤注一擲,這茫茫草原大漠,真讓他逃掉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李二此刻很可能施的是緩兵之計。

再加上,李二給李靖的聖旨中,對於撤兵或暫時休兵之事隻字未提,這裡面就意味深長了,即未提撤兵又未提暫時休兵,那按原來的旨意,那豈不是該怎麼打還怎麼打。

一想到這裡,侯嶽老同學就有一種悲催的感覺,若真如他琢磨的。那他這回去跟頡利和談,豈不是去當炮灰!侯同學的心肝開始猛抽了。

於是這一晚,侯嶽展轉反側,未能成眠,他現在很想能穿回去,在百度上查查,那個被自己頂了出使差事的幸運兒有沒有成為炮灰陣亡呢?

當然,一切只是想想。

第二天一早,侯嶽就要準備出發,李靖很夠意思,這次派了的侯老四那支前鋒隊來護送他。

對於侯老四的事情,李靖昨天也在侯嶽面前很是誇獎了一番,侯嶽自然是要謙虛一番,只說侯老四是撞大運,真本事還差一把火,還要李靖多多教導提攜。

在侯嶽的心裡,最重要的是下來的吐谷渾之戰,因為這一戰正是侯君集的崛起之戰,李二對於侯君集是沒話說的,在李二看來,侯君集算得上是發小,這一戰,是李靖帶著侯君集。後來,李靖告病後,李二又命李靖教導侯君集兵法,可以說,李二是拿侯君集當李靖的接替人在陪養,只可惜最後的結局卻世事難料。

侯嶽也沒有太高的想法,不一定要侯老四全面取代侯君集,只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