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作者:龍在那裡

宣告:本書由【霸氣書庫】}www。87book。com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載後請在24小時內刪除。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作品相關

二十六章中出現的天魔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下原始資料!

有元一代著名的舞蹈“十六天魔”,長期以來,緣“失國”之君順帝的喜好而受到譴責。本文透過相關資料的展示,指出:這一出由孛兒只吉氏皇帝編排的舞蹈,其表演並不限於宮廷,而廣泛流播於浙東、浙西甚至西北邊陲。入明以後,它仍然活躍於宴聚、廟會等各種場合。就是到清承統以後,也依舊保留在信奉喇嘛教的蒙古部落內。舞蹈的起源,則來自……於“菩薩”拒絕“天魔”以色相引誘的傳說,而其所體現,應當同時具有兩個方面:抗拒誘惑的“道法”和產生誘惑的“香豔”。究其文化淵源,既有遠古南亞文明,也有近期烏思藏教派的內容。至於貴州、臺灣等少數民族在風俗文化上的相似,則是一種隔絕地域的“異途同歸”罷了。

有元一代的舞蹈,尤以“十六天魔”為最聞名。緣其乃“失國”皇帝妥歡帖木兒所喜好,從而被歸入“荒政”一類。《元史》卷四三《順帝紀》、卷二○五《哈麻傳》:“至正十四年,時帝怠於政事,荒於遊宴,以宮女三聖奴、妙樂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為十六天魔,首垂?數辮,戴象牙佛冠,身被纓絡、大紅綃金長短裙、金雜襖、雲肩、合袖天衣、綬帶鞋?,各執加巴剌般之器,內一人執鈴杵奏樂。又宮女一十一人,練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所奏樂用龍笛、頭管、小鼓、箏、蓁、琵琶、笙、胡琴、響板、拍板。以宦者長安迭不花管領,遇宮中贊佛,則按舞奏樂,宮官受秘密戒者得入,餘不得預”。“帝乃詔以西天僧為司徒,西番僧為大元國師。其徒皆取良家女,或四人、或三人奉之,謂之供?。於是,帝日從事於其法,廣取女婦,惟淫戲是樂,又選采女為十六天魔舞。八郎者,帝諸弟,與所謂倚納者,皆在帝前,相與褻狎,甚至男女?處,號所處室曰皆既兀該,華言事事無礙也。君臣宣淫,而群僧出入禁中,無所禁止,醜聲穢行,著聞於外。雖市井之人,亦惡聞之”'1'。權衡《庚申外史》卷下:“奇後嘗挽上衣諫曰:無惑於天魔舞女輩,自愛惜聖躬也。帝艴然怒曰:古今只我一人耶?由此兩月不到後宮”'2'。

到過大都的不少士人,曾將“十六天魔”的舞蹈寫入詩歌唱詞。薩都剌《雁門集》卷六《上京雜詠》:“涼殿參差翡翠光,朱衣華帽宴親王。紅簾高?香風起,十六天魔舞袖長”。“中官作隊道宮車,小樣紅靴踏軟沙。昨日內家清暑宴,御羅涼帽插珠花”'3'。張翥《蛻庵集》卷二《宮中舞隊歌詞》:“十六天魔女,分行錦繡圍。千花織步幛,百寶貼仙衣。迴雪紛難定,行雲不肯歸。舞心挑轉急,一一欲空飛”。“鑿海行龍舸,馮山起鵠臺。天池神馬出,月殿舞鸞來。六合妖氛靜,群生壽域開。吾皇樂民樂,願上萬年杯”。“白玉?釵燕,黃金鑿步蓮。簫吹?臺女,花獻蕊宮仙。香霧團銀燭,歌雲撲錦筵。請將供奉曲,同賀太平年”'4'。張昱《可閒集》卷二《輦下曲》:“西天法曲曼聲長,瓔珞垂衣稱豔妝。大宴殿中歌舞上,華嚴海會慶君王”。“西方舞女即天人,玉手曇花滿把青。舞唱天魔供奉曲,君王常在月宮聽”'5'。朱?《元宮詞》:“十六天魔按舞時,寶妝瓔珞鬥腰肢。就中新有承恩者,不敢分明問是誰”。“隊裡惟誇三聖奴,清歌妙舞世間無。御前供奉蒙深寵,賜得西洋塔納珠”。“按舞嬋娟十六人,內園樂部每承恩。?頭例是宮中賞,妙樂文殊錦最新”'6'。

在明初士人的憑弔詩歌中,“十六天魔”的舞蹈,幾乎就是舊朝消亡的根源。宋訥《西隱集》卷三《壬子秋,過故宮》、《客北平,聞行人之語,感而成詩》:“禁路隨人不忍行,臨風立馬倍傷情。千年王室山河壯,萬里宮車社稷輕。金鼎夔龍興聖殿,紫駝部落受降城。憑誰為問天魔女:唱得陳宮玉樹聲”?“扶運匡時計已差,青山重迭故京遮。九華宮殿燕王府,百辟門庭戍卒家。文武衣冠更制度,綺羅巷陌失繁華。氈車盡載天魔去,惟有鶯銜御苑花”。“黃葉西風海子橋,橋頭行客吊前朝。鳳凰城改佳遊歇,龍虎臺荒王氣消。十六天魔金屋貯,八千霜塞玉鞭?。不知亡國盧溝水,依舊東風接海潮”。“幾回人起亂中華,僭賞輕頒將相麻。示儉巖宸空植草,助嬌上苑浪移花。當年翠輦三山路,此日氈車萬里沙。自古國亡?女禍,天魔直舞到天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