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野果子,是滋補健身的營養珍果,在鄂西北山區分佈很多,神農架這大山裡也是處處可見它的影子。
刺梨為野生小灌木,四至六月開花,秋天結果子,果實多為扁圓球形;大小一般為三厘米左右,八至九月果實成熟,因為果皮上密生小肉刺,俗稱之為“刺梨,。
刺梨的收穫期只有一個月,能趕上刺梨成熟的季節,這幫遊客他們還是挺走運的。
“呵呵,大家可以多摘一點兒,過了這村兒可就沒那店了,這刺梨的營養價值豐富,含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維生素;除此之外,刺梨貌似還有抗癌的作用,對於很多維生素缺乏引起的病症也有一定的效果。要是村民們拿到外面去賣的話怎麼說也要好幾塊一斤呢!”劉一流笑著對踴躍摘刺梨的遊客們科普,怎麼說也要讓他們有點兒不虛此行的感覺不是。
此言一出,更激起了眾人摘水果的慾望。將一片刺梨完全摘完,二十幾個人人手拿著刺梨,包裡還裝著不知道多少刺梨,心滿意足的坐在地上啃著香甜又脆的野生刺梨。
刺梨有如此之多的優點,可是劉一流從來都沒有見過賣刺梨的,這主要是刺梨不容易人工養殖;如果能夠解決刺梨發展養殖的問題,估計又是一個讓村民賺錢的好專案。
“刺梨的營養價值和口感都不比獼猴桃差,而且儲存運輸起來更是方便,以後用靈水試一試能不能讓刺梨培養活,讓村裡的人在土地上有個增收的好辦法!”劉一流看著手裡的刺梨,心裡默默的思索著。
二叔和老王大叔他們對視一笑,這些野果對他們來說司空見慣,平時也就是上山口渴的時候解渴之用。這大山物產極其豐富,如果讓他們看到一種就裝一種,那還沒等到山下就會被累死了。
三個人湊在一起各抽了一根菸,將菸頭用腳碾了幾下,把煙火完全弄滅後,二叔大聲笑著說:“好了,大家趕緊起來繼續趕路吧,再有半個小時就到午餐的地方了,到了那裡大家隨便玩,有更多的野果子,還有山雞野兔。”
“噢,繼續趕路哦,為了吃的!”吳大少登時充滿了力氣,吶喊著衝在了第一個,後面八阿哥不甘示弱,“哥們兒,等等我,我也要。。”
劉一流登時覺得這貨上輩子肯定是隻母鳥,而且還長期當小三,否則這個“我也要”怎麼會喊的如此熟稔還特別的如泣如訴。
眾人也是被劉一流二叔一番蠱惑,重新精神抖擻的揹著揹包繼續前進,想目的地走去。
繼續前進了差不多1個小時,中午11點多的時候眾人終於到了山腰的一片開闊地。
眾人卸下揹包後,二叔和王大叔開始指點眾人架行軍鍋,清理地面上的雜草,這是防止失火。又安排劉一流帶人去附近小溪取水。
然後讓王大叔帶一條狗在這裡陪著大家,自己和劉一流三伯揹著獵槍和獵弓,帶著大黃和剩下的三條狗鑽進了附近的林子。
十幾個男人開始分工,一部分開始架行軍鍋灶,一部分去樹林裡撿拾樹枝準備生火。至於剩下的姑娘們,有的拿著相機開始照相,有的在劉小雨的帶領下在林子邊緣地帶採蘑菇和木耳。
架好鍋,劉一流就跑到離這兒不遠的小溪邊,拿出網子裝模作樣的準備網魚。
沿著小溪走了幾十米,到了一個轉角的位置,劉一流仔細看了看四周沒有其他人,便將網下到了小溪裡,從揹包裡拿出早準備好的一礦泉水瓶靈水。
把半瓶靈水倒進小溪比較寬闊平坦的地方,小溪表面上是一片平靜,溪水安靜的流淌著,劉一流也不著急,耐心的等待著。
不一會兒,平靜的溪水錶面忽然一陣湧動,下游一片紅色脊背向這邊游來,游到劉一流下網的上方開始搶食溪水中殘留的靈水,一時是水花四濺。
劉一流一聲輕喝:“起”將水中的網一提,頓時一群魚被網住了大半,足足有十幾條巴掌大小粉白色的魚在網裡活蹦亂跳。
劉一流繼續往小溪上游走去,如法炮製,又抓了十幾條才作罷,這來了30個人,怎麼說也要一人一條不是。
這粉紅白色的魚,在山裡的名氣可也是不小。這魚山裡人都叫山肥魚,這種魚長不太大,但通體粉白色,無鱗,肉質鮮嫩肥美,刺也很少。和上次抓到的無骨魚不一樣,這種魚只生活在山間的深潭裡,但每到夏末秋初的時候就會沿著小溪往上游而去,找到合適的地方產卵,然後再返回深潭。
以前抓住這種魚的特點,每到這個時節,就會有很多山民在山間小溪里拉網以待,結果差點兒抓絕種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