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趙雲追至‘風亭坡’,面對分岔路口正在猶豫去往何處追,身後士兵突然追來,說是劉備已經回府,急著見他。
趙雲腳下白馬轉了三圈,猶豫中還是聽了命令。
木柯知道他們軍人的天職,若是劉備召見,定要服從命令,所以在給劉備的信中叮囑,一定要讓趙雲留在新野不得去尋她。
趙雲在劉備房內苦求無果,跪了兩天後,聽聞諸葛亮等人快馬加鞭的回來了。衝出房門時,並沒有看到木柯的身影,才得知她被曹操困在了許都,心底更是擔心。奈何遇到劉表病逝,曹操討伐之事,本就擔心木柯,如今更無心戰事。
諸葛亮在一旁勸道:“木柯現在‘許都’為曹操治病,反而比在新野安全。”
趙雲細想,點頭明白。
卻不知,這次與木柯分別竟有數年之久,日後,木柯千方百計地逃離曹操之地,卻又同他們陰差陽錯的錯過了。
聽聞劉備依然執迷不悟,舉旗反抗。曹操拍案而起,派了重兵討伐劉備等人。
大戰之時,劉琦手下有人叛變,投了劉琮。只因無法忍受軍中物資缺乏,不能填飽肚子。糧食缺乏一直是行軍大忌。劉琦這裡有了缺口,劉備之軍無法獨撐,敗下陣來。
趁著曹操大軍並未完全趕到,諸葛亮提議,全軍撤出新野,投奔孫家。而這一提議,諸葛亮曾在隆中見到劉備時提起過,盤踞荊州可建功立業,如今正是時機。
劉備伏案皺眉,“若是妹子在此,也會讓備這樣做嗎?”
“會。”諸葛亮肯定道,“木柯懂得一個理,相信也同主公講過,‘逃,並非輸。不逃,才是輸’。”
“先生之意備明白,只是,備若走了,妹子怎麼辦。”
“木柯聰明,定會保全自己,定會去尋找主公的。當務之急,是眾將士的性命。”諸葛亮雖也擔心木柯安危,奈何面對全軍性命,也只得這麼說。他明白,劉備何嘗不知,木柯深陷‘泥潭’,若是沒人施救,很難逃脫,而他只是需要一個人給他理由離開這裡,讓自己不必那麼自責。
公元208年八月底,劉備一行人決定投靠孫權,奈何曹操派人追剿,兵力折損慘重,這時,曹操府中發生一事,讓他無心劉備等人,才使得劉備順利抵達孫權之地,向孫權借了荊州江陵南郡,暫居那裡。
後又多方打聽曹操府中之事,才知是木柯幫了自己一把,救了劉家不少人。
作者有話要說: 俠義精神論:戰國時代的古人,其性情和價值觀與今人有著很多不同,最根本的是在人生價值的判斷標準上,他們看重的是人的精神價值,看重名譽氣節、大道教義。士為知己者死,為朋友道義甘願獻身,‘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為自己美好的名譽甘願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換得。其實,人之為人,人之異於其他生物,就在於他有精神。精神價值完全超過物質上的滿足。
☆、【第三十五章】還施彼身 金蟬脫殼
【第三十五章】還施彼身金蟬脫殼
許都監牢內,木柯被打得遍體鱗傷,曹操下令,傷其肉身,不得動骨。如今這般皮開肉綻,木柯疼得縮在牆角瑟瑟發抖。身上的新衣是裴茂親自送來的,還有一封諸葛亮的書信。
極小的竹筒裡藏著一頁紙團,木柯根本沒力氣將它開啟,淺趴在竹蓆上,不願被人看出她的軟弱。裴茂將衣服為她披上,又將竹筒放在她手中。木柯知道,裴茂一定看過了。
她將竹筒放在一旁,毫無徵兆地倒在地上,裴茂正欲上前,木柯微微抬手攔下,“將軍不妨直接告訴木柯,這信裡說了什麼?”
“只是兩句。”裴茂輕聲湊近她,“為師已逝,節哀。勿忘前去叩拜。”
木柯淺笑,“我大哥他們是不是離開新野了?”
“木柯聰明。”裴茂看她實在辛苦,直起身喚了屋外的大夫進來,“主公希望木柯儘快好起來。”
“多謝曹公關心。木柯絕不讓他失望。”木柯的聲音清冷,眼裡靜的可怕。大夫看她一眼,匆忙將頭低下,不敢再看。
“姑娘只是皮外傷,修養些時日便好了。”大夫留了醫治的方子給裴茂,走時又叮囑一句,“姑娘全身都是傷口,若在這樣的地方,不僅會有感染的風險,更無法在短期內好轉。”
“茂明白了,多謝先生。”裴茂命人將大夫送了出去。
“這裡的大夫都知你是華佗的徒弟,他們平日裡也同你師父學過不少醫理,如今肯幫你,也是你師父保佑。”裴茂轉身離去。
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