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部分

永昌、大理等滇西各府的必經之地,要抵達永昌、大理,就得從楚雄府所轄的地界上過,當然這不一定非得經過楚雄府城,熟悉情況者儘可以從縣裡鄉間的大路小路山路甚至獸徑中悠然過境,西去大理、永昌。

譬如那楊畏知之所以一力死守楚雄,就是因為他知道楚雄是永昌軍民府、大理府等府縣的屏障,絕不容有失。楚雄不失,敵軍想西攻永昌、大理等府終是有後顧之憂。腹背受敵乃是兵家大忌,想西攻永昌、大理的統帥,必先取楚雄,保障自己後路通暢,才能放心西攻。

又譬如門滄海敢於調集大軍圍攻雲南府城,就是因為楊畏知死守楚雄的緣故,平虜軍韓、唐二帥的兵力,後來加上邵福的後廂,近十萬兵力都被牽制在楚雄城下,對雲南府城的戰事幾乎沒起到任何作用,這可以說是韓、唐二帥當時的決策失誤,但也可以說是錯有錯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時勢變化,以前錯的,現在可能歪打正著;以前對的,現在可能錯得離譜。死抱老黃曆,哪有好結果?

楚雄城燒了,自然不可能拿來據守,但是圍攻楚雄城期間修築的營壘,挖掘的塹壕,其實比楚雄城還要堅固難攻,但韓、唐、邵三人仍不滿足,督促麾下將士想盡一切辦法讓整個環繞楚雄的野戰營壘變得更加堅不可摧難以攻克,營壘不斷的加固,縱橫的塹壕不斷延伸,各營壘間都有多條地道相通連,營壘之間的兵力調動,敵方無法透過斥候的觀察來掌握,各營壘中都掘有多口水井,建了大量茅廁,又譬如因為雲南雨季已經越來越近,這雨季雨水對營壘的破壞,防澇排水,防病治病,等等等等,都考慮極為周全。這雖然不是建一座新城,但如斯堅固的野戰營壘,只要糧水、矢石、火油、火yao、彈丸等糧秣軍械充足,堅守當然沒有問題。

吸取楊畏知被久圍而敗的教訓,韓、唐、邵三人一直在忙著籌備糧秣軍械,忙著往營壘中儲藏各種糧秣軍械。

韓、唐、邵三人在不攻而取楚雄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誓做一枚鐵釘子,死釘在楚雄不動窩了,扼死鎖死楚雄這一要衝,切斷永昌軍民府、大理府與雲南府之間的官馬大路,看門滄海如何翻天覆地?

雖然這時他們已經收到了門滄海再次逃離雲南府城的訊息,不過決心未變。

韓、唐、邵三人只是沒有想到門滄海會派使者來談條件。

其實,門滄海自己也沒有想到會與平虜軍的人談條件。那完全是因為平虜軍的一個無意之舉,因為邵福手下的一個將官認為利於大軍通行的官馬驛路應該予以破壞,這樣才能控制敵軍大的調動,韓太湖、唐雲峰都覺得這個想法挺好,還真的派了不少人逐段破壞經過楚雄府的官馬驛道,驛路中間的塹壕挖掘得又寬又深,而且有時還是三連塹、四連塹。帶著許多輜重軍械的鎮南軍要想透過就必須將之填平或造壕車透過,但前提是營壘中的平虜軍不搞突然襲擊,否則鎮南軍肯定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如果走鄉間小路,數量龐大的軍隊非走到猴年馬月不可,那是不可接受的。

無奈,門滄海只得依了閻處士的建議,派人與韓、唐、邵三帥談‘借道而過’的條件,後有沙定洲的追兵,門滄海實在是耗不起了。

韓、唐、邵三人自然也不客氣,獅子大開口,糧食、箭矢、火油、火yao、銀硝、硫磺、鉛鐵彈丸等等,開出了一長串的清單。

韓太湖、唐雲峰、邵福原以為門滄海不會那麼爽快答應,沒想到那使者只半個時辰就回來轉達門滄海的意思,條件全部答應,但也請平虜軍方面信守承諾,不對鎮南軍突然襲擊。

而韓、唐、邵三人稍稍有點意外的是,門滄海給出了兩個秘密糧倉的地點,那裡面的糧食都是去年的秋糧新谷。這兩個秘密糧倉都離楚雄城不到二十里,這訊息連心腸特硬的唐雲峰也開始替楊畏知不值了,如果門滄海把這兩個糧倉早早交代給楊畏知,以楊畏知守城的智慧,楚雄絕不至於絕糧到出現那種活人近乎一空,鼠類猖獗的慘狀。

韓太湖、唐雲峰、邵福這時又有點後悔這‘買路錢’勒索得太少了,但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也就罷了。

鎮南軍總算是靠著門滄海大把撒‘買路錢’,平平安安地透過楚雄。這時候的鎮南軍可不是圍攻雲南府城時那樣的意氣風發了,那些徵調來的土司都已星散,那些土司其實都有些畏懼沙定洲的兵勢,覺得還是躲到自家老巢比較的穩妥,都跑回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去了。

門滄海手裡現在就剩下嫡系的家將莊兵七萬多,屯兵有個四五萬,兵力上只比楚雄平虜軍強不太多,所謂的二十萬大軍也就剩這麼多人了。門氏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