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2部分

如今皇帝避瘟於宣府,為確保萬無一失,王鑑川調集了大量精銳充實宣府、大同、張家口、偏關、寧武、雁門等處的防務,重兵集結扼守桑乾河谷上下游,可以說不惜一切,虛山西而實宣大,亦是用心良苦。

王鑑川本是蒲州人,其家族蒲州王氏,姻親蒲州張氏都是非常顯赫的官商大族,家族中在朝有督撫高官,在野有鹽糧鉅商,論起在山西的勢力之大,帝國四大家族也要略讓他們一頭。

流民軍在山西中南部攻城拔寨,勢如狂飆,王鑑川其實憂心若焚;對自己家族和姻親的安危日夜縈懷於心,若不是顧忌皇室安危,暫時不敢輕易調動大軍南下追剿,怎肯任由“流寇”在山西肆虐?若不是蒲州城池堅固,糧械充足,知府、守備也都是擅長守城之人,才稍稍能令他安心一二,否則那真是要整日坐立不安了。

要怪也只能怪京師內外的大瘟疫來得不是時候,瘟疫、寇亂接踵,眼下從北方蒙古漫延過來的夏蝗,雖然不是很嚴重,但對將要到來的秋收也會造成影響,還得儘量滅蝗,保衛糧食收成,實在難以處處兼顧啊。

雖然如此,王鑑川也不是什麼都不做,除了派遣大量探子打探軍情之外,還針對許多流民軍以騎兵為主,擅長流動作戰,瞻之在東,忽焉在西的特點,暗中調遣集結了前幾年曾經參與圍剿流寇的精銳騎兵若干,挑選若干將官死命操練騎射攻伐。

整軍經武,儲備糧械,準備著皇帝一旦還駕回京或者有皇命剿寇,即刻揮師南進追剿;同時,在偏關、寧武、雁門等重要關口都加強了防備。

三鎮的邊軍將官自然知道總督軍門大人的微妙心思,因此也不敢怠慢,個個兢兢業業,日夕操練以備調遣。

也許是天從人願,在宣府避瘟的皇帝居然透過‘行部’詔諭,令王鑑川集大同、山西兩鎮邊軍五萬,速速剿滅流竄山西的陝西流寇。

山西戰雲密佈,大戰一觸即發。

宣府行在。

在皇室移駕避瘟的一段時間裡,遵照皇帝諭令重新設立的‘行部’,其設立的本身就已經架空了內閣,再說行部只設一名內閣大學士,根本就是累死也玩不轉那麼多軍國大事;同時行部又擠佔了六部本來所剩不多的權力,行部由兩尚書四侍郎分擔權責,多半隻能在具體事務上提供意見,備諮詢而已,遠略決策之事也一概用不到他們。因此,朝廷的‘內閣’實際上名存實亡,而在靜悄悄的一連串人事變動中,又貶黜了一大批,在移駕、防疫、佈防、治喪等重大事件上‘表現’不那麼好的各部院文武官員,新提拔任用了一批官員,同時透過調防、升遷等手段,不聲不響的牢牢掌握了二十多萬京軍和邊軍精銳,加上皇帝親軍‘上二十二衛’,足足有三十幾萬的精銳士卒。

就這樣,“傀儡”皇帝仍然在前臺發號施令,后妃和宦官們聯手在幕後執掌權柄的架構已經牢固的建立起來,而在皇權積威之下,外官們的反彈是有限和軟弱的。

在宣府,展妃、周妃、顧妃相繼被太醫診明有了身孕,皇帝隨後大大賞賜了替皇上打醮求子有功的陶仲聞真人,這兩件事透過邸報傳向帝國四方,已經有不少人在茶餘飯後揣測將會是哪一位皇貴妃會被冊立為帝國的新皇后。

這個時候,雖然河南,湖廣鄖陽,四川都有流民軍活動,山東和北直隸靠近河南地方也有變亂,但是在帝國大多數士大夫的眼中,還都只是疥癬小疾,不足為患。

此時,退入上黨山區的雷瑾對這些訊息都暫時一無所知,他已經與那支不到五十人的候補獵殺隊成功取得了聯絡,會師一處。

獵殺隊之所以是候補,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正式透過秘諜總部的全面考核。

雷瑾綜合獵殺隊所蒐集獲得的諜情訊息,很快就看出現在這些流民軍的攻堅能力和攻堅器械實在過於欠缺,攻破較大的城池基本上只有裡應外和一途,設若此計無功,便束手無策,所以裡應外合的計謀,也只在攻破平陽一役中獲得了成功,平陽知府和守備都因此死於亂軍之中,而蒲州、運城、河津等較大的城池則憑著堅固的城防和嚴密的守城部署沒有被流民軍得手,成為山西南部的幾個孤立據守的城池。

除此之外,澤州以及其他一些縣城,要麼是猝不及防,要麼是邑令棄城而逃,真正被流民軍強攻得手的並不多,而那些依據地形險要據守的堡寨,在流民軍剛剛湧入山西時,往往由於防禦力量的不足而被流民軍攻破,到了後來流民軍再強攻有準備的堡寨時,損失就越來越大,多數流民軍開始逐漸把兵力轉向北部。而平陽、運城、蒲州、澤州一帶的鄉村,尤其是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