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8部分

現在這個時代。 殲滅敵之精銳軍隊,消耗敵之輜重糧草,只有將敵方主要地作戰力量消耗殆盡,陣地、城池或領土被一一攻佔之後,才算完勝——至於‘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實在不太容易做到,只能說這是努力的目標之一。 在敵方大敗、軍無戰心之時。 某些城池是有可能不戰而降的,譬如在葉爾羌。 就有好些市鎮,並沒有經過交戰,就望風歸降了。

薩非伊朗,奧斯曼啊,都不是太好啃的硬骨頭。

陣列受閱完畢,其後便是刀手、長槍手、騎手、弓手、弩手、火銃手、炮手等,各自上前演武講武。 風散雲聚,卻全是平虜軍中簡選的猛勇精銳之士,操演,較量,戰陣攻守,無一不是殺氣凜冽,盡顯鐵血剽悍之風。

觀禮臺上的四方來賓,表情各異。 卻是各有收穫不同——是歡欣鼓舞,還是驚懼不安;是震懾,還是自豪,各方來賓都唯有自家才知自家事了。

一個時辰之後,講武完畢,收尾的最後一項是“樂舞”。 這日地六軍大閱禮到此才算功德圓滿。

這最後一項,對整個大閱禮來說,其實可有可無,只不過前面的儀式都是硬梆梆冷冰冰一式地金戈鐵馬鐵血風格,雄壯威武固然是雄壯威武,令人熱血沸騰,但多了未免會讓人覺著單調。

因之,在最後安排一出樂舞表演,以稍微緩和一下氣氛,但能夠在大閱禮上表演的樂舞。 理所當然不會是什麼柔靡軟媚式的樂舞。

鼓點咚咚。 號角長鳴。

兩隊人馬魚貫入場,額頭上都勒著軟皮抹額。 皆披甲執戟,帶刀挾盾,還有一部分人身背箭壺,帶著精美的雕花大弓,大約有千數之多。

明眼人自然看出,那些弓弩刀盾並非賞玩之物,而是正宗的軍器,雖然看著精美華麗,但也絕非紈絝子弟把玩的東西,而是真正的殺人傢伙。 只是,把殺人地軍器裝飾得如此精美華麗,這又是唱的哪一齣?

正當來賓們竊竊私語,滿腹疑惑的時候,場中人馬,佇列變換,以戰陣之姿,來往疾徐擊刺,不斷變換攻守陣形。

場邊並有樂伎以簫管歌鼓合奏,還有多達百人,披甲裝束的戎裝歌者大聲應和,引吭高歌,聲音洪亮雄渾,宛如野獸吼叫,竟然莫名帶著濃重的兵戈殺伐意味,慷慨激昂。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四方來賓中,有人已經認出那些樂伎都是‘夜未央’舞樂的臺柱子,倒是那百人之眾的歌者不知是何來歷。

抑揚蹈厲,聲韻慷慨。

舞隊變換陣勢,音聲合奏,動盪山谷,聲震百里,幾乎是一開場就帶出濃厚地戰陣氣息,甚至在陣形變換之間,有種令遠近觀者凜然震竦的威懾殺氣。

刀槍如雪,叱喝如雷。

將領模樣的舞者,率領著部下卒伍,分隊賓士,倏而分作散兵,人自為戰;忽而又在急驟的鼓角聲中重新集結,回過身來結陣執戟,衝刺殺伐。

忽而,轉折迴旋再變向衝鋒,相向擊刺,彼此交錯,迴旋不已,宛如兩軍相遇,拼命死戰;

忽而背向敵方倉皇退卻,忽而又轉過身來施以凌厲反擊。

戰舞三變,每變四陣,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鸛,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被甲執戟者叱喝而前,呼嘯而退,疾徐擊刺,以應歌節,舞者口中每每隨著劈刺的舞姿,齊聲大喝“殺!”,顯然是在模擬大軍征伐,佈陣攻防之狀,與真實戰陣非常相似。

有那等淵博有見識的人,便暗自在心底猜測,眼前所見莫不是那早已失傳地《秦王破陣》樂舞?但與史籍中所載又似有許多不同,難道是仿《秦王破陣》之遺制,重新編創的麼?

“殺!”

舞者的吼聲震耳,彷彿不是從喉嚨,而是從靈魂中迸發出來的一樣。

觀者莫不凜然震竦!

第二章 大潰敗

跋涉黃沙,人煙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