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耀武揚威,煊赫過市。
前後隨騎就有好幾百人,還有百十條兇猛獵犬由專門的僕役牽著,奔跑低吠,好不熱鬧;
還有的僕役,鞍前馬後滿帶著弓箭佩刀提袋等出獵工具,顯然富有侍從主人行獵的經驗,準備了這樣子的龐雜行裝。
雷瑾頭戴一頂遮陽大帽,穿著蟒繡箭衣,矯健不羈的端坐在一匹雄健棗騮上,韁繩虛掛,任由胯下馬昂首闊步,碎步而行。
出了城門,城門外已經有錦衣府督主陳準、鷹揚左衛的一名都指揮同知,鷹揚右衛的一名都指揮僉事,各自帶著一干親隨官校候著了。
委屈陳準這位提督錦衣府的司禮監太監放下其他事情扈從隨行,自然是皇帝要陳準就近監視了,雷瑾心照不宣。
見禮罷,雷瑾看陳準等三人各自的僕從官校,有的攜帶了鷹犬,那自然是伴從出獵的;有的帶著號角之類,自然是到了獵場,吹奏號角以壯聲威的,還有些零碎,也不消說得,總之是準備得很是充分,蠻象一回事兒。
馬鞭輕揚,駿馬賓士。
如雨驟,如雷鳴般的馬蹄聲打破了帝國驛道清晨的寧靜。
眾人策馬奔行,不過數里,只見地平線上一眼望不到頭的馬隊,蜿蜒前伸,那是京軍三大營、鷹揚衛、錦衣府的大隊人馬在此集結等候。
雷瑾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下令大張旗鼓,向著薊州遵化而去。
遵化有湯泉,泉池用巨石甕成,冬日水氣為雲,繚繞天際;春秋日則水清見底,無數氣泡從水底冉冉升起,猶如串串珍珠。
據說唐太宗曾於此地洗浴,賜建‘福泉寺’。宋遼對峙時的遼國蕭太后冬狩亦經常到此。皇朝武宗行獵也曾駐紮於此,薊州鎮總兵鎮撫使戚南塘在此修建“流杯亭”,亭內鑿有九曲石槽,溫泉水沿槽緩緩流動,如果將酒杯置入槽內,杯隨水轉,很快就能將酒溫熱,是文人墨客把酒臨風,吟詩誦賦的好場所。
這裡距離薊鎮邊牆的喜峰口、山海關等已經很近,遵化其實也是京師外圍,依託燕山地形據險而守的薊鎮軍事重鎮之一。
行程兩日,圍獵隊伍到達燕山腳下,自有三大營、鷹揚衛的兵卒以事先準備好的幄帳,幔網構成營地,設連帳百餘為內城,外設數百帳為外城,雷瑾、陳準等便在內城發號施令。
選定的圍獵場還要準備一座看城,供諸位上官使用,設帳施營便又耗去一日,雷瑾也不急,只管與陳准以及鷹揚衛一干護衛高手演武騎射,放鷹逐狗,養精蓄銳。
次日天色未曉,三大營的勁卒和鷹揚衛的緹騎陸續走出營帳,集結在看城附近。
圍獵的行動,由鷹揚衛的都指揮同知指揮,兵卒分為兩翼延伸圍攏,足足三四十里長。
當兩翼兵卒合圍後,便開始縮小包圍。
布圍就緒,便有人打馬直奔內城,請諸位上官登臨看城。
雷瑾等人登城察看,檢閱布圍的隊伍是否整齊,再看圍內的動物多寡。
狩獵開始,雷瑾等人騎馬上陣,追逐野獸,扈從的僕役緊緊尾隨。
行獵以後,雷瑾、陳準等為首之人都回到看城,登城觀圍,觀察士卒騎射是否嫻熟,趁機考核官吏,檢閱軍容。
只見獵場之上,旌旗獵獵,戰馬踐踏,獵犬追擊,獵鷹起落,眾人縱馬馳騁圍殲野獸,鷹唳、狗吠、馬嘶、人喊,場面壯觀,熱鬧非凡。
這是第一天的正式圍獵,得依照一定的禮法制度進行,回京後好向皇帝奏報,大抵還是圖個虛華熱鬧的場面,真正隨意的行獵還在後面。
雷瑾在看城上,遠眺眾人圍獵,笑著對陳準說道:“當年在江淮,愚弟經常帶著隨從,邀朋喚友,到處即興捕獵,把捉到的野味帶回下酒,三朋四友聚在一起,一邊嚼著燒烤的獵物,一邊飲酒賦詩,興致來了,或歌或舞,忘情之際,或者跨上戰馬在曠野裡狂奔,說不出的快意!”
陳準見其它將官都在看圍場中眾人賓士圍獵,便笑著道:“如今賢弟又重溫舊夢,可喜可賀啊!跨駿馬,託獵鷹,有獵犬前呼後擁,放馬賓士,每次行獵,若有所收穫,不論是黃羊、狐狸,還是野雞、野兔,都非常之喜悅。人生如此,將復何求?”
“哈哈,”雷瑾低笑道,“兄臺莫非也好此道?”
陳準笑言:“愚兄只在京郊打過兩隻兔子,射下幾隻飛雁而已,可沒有賢弟你這麼大陣仗。”
說著,兩人都笑了起來。
到晚上狩獵結束,夜幕降臨,山野間點起了千百堆的篝火,人們割生炙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