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部分

受皇恩,實不能棄君苟且偷生,眾臣公何去何從可自己定奪,但眾臣公曾為大明重臣,城破之日請冒死奉請燕王為明帝,切不可讓其改朝換代,使祖宗蒙羞。”說完跟著朱允向後宮去了。

堂上大臣靜默半刻,一個大臣站起來追著黃子澄去了…接著另一個大臣站起來慢慢地向著皇宮之外走去…。漸漸地,大殿裡再也沒剩下一個人;這其中有一小半是出了宮回了家地,更多的隨著黃子澄跪在了御書房前面。

俗話說的好,大難臨頭各自飛。其實大臣們如果真的各自逃命去了的話,朱允也不會責怪他們了,在他心裡面,今天這個結果是自己這個皇帝不稱職才造成的,大臣們並沒有錯,既然沒有錯,也就不必承擔這樣地結果。

然而令朱允意想不到的是,絕大部份地大臣選擇的是盡忠,此時正在太學東卿兼翰林學士黃子澄及兵部尚書齊泰地帶領下跪在了御書房外面。

其實大臣們如此選擇並不是偶然的,是朱允施行仁政,君臣同心地結果。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尚武,洪武年間,武將的地位比文官高很多。文人在洪武年間是屬於鬱郁不得志地一群人,他們中就算是官至六部之首的尚書也只有正二品,而武將在朱無璋多疑殘暴的性格下,動輒以一言獲罪的情況時有發生。

建文帝朱允與其先祖的風格完全不同,他喜歡文官,而且生性仁明,他在位期間不僅文人獲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武將也不用像洪武朝那樣過得提心吊膽了,所以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