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這孩子懂事兒,不折騰媽媽!
“看看咱大姐夫,都快變成老母雞了,還是個抱窩雞。”
姚小改這句話,引得一家人鬨堂大笑。盼得久了,自然格外珍視。姚小疼懷孕後,楊北京便啥也不敢讓她動,活兒不讓幹,走路怕快了,上街怕碰了,她自己端個洗腳水怕她跌著……如今回個孃家,楊北京就一直在她後頭跟著。
幸虧她反應不大,要不然,楊北京這日子真沒法過了。
大家理解他們懷孕不易的心情,對大姐也都小心照顧,但是,並沒說不取笑大姐夫哈!
一邊高興姚小疼懷孕的事兒,一邊一家人忙碌著建育苗場。地皮到手,先拉起了圍牆,姚三三跟姚小改,再拉上陸競波做參謀,一起商量著育苗場的佈局規劃。
大池子砌在地面以下,高出二十公分擋雨水就好,維持自然水溫,冬季好抗凍;小池子要高出地面一米,利於陽光照射,提高水溫,方便育苗。小池子上頭還設計了棚子,準備罩上細紗網,防止進去啥害蟲。要知道,就算是一隻孑孓,也能吃掉好多新孵化的水花苗。北側一溜兒房屋,要建得寬大敞亮。
這姐妹倆光負責設想,具體的落實都是鮑金東的活兒。那麼大一片場子,很快就堆滿了各種建築材料,得有人看護呀!
姚三三便出主意說,叫鮑爸來看護。姚爸看魚塘,鮑爸看育苗場,倆老頭,趕明兒一樣給發工資。
發工資的事情,姚三三沒急著跟鮑爸講,趕明兒倆老頭一塊給,不就行了!鮑爸一聽需用他,這才開春,也沒啥農活兒,看場子又主要在晚上,不耽誤旁的事,鮑爸二話沒說就樂呵呵去了。
時間有些緊促,室外的水泥池子建起來,水泥牢固就能用了,可房屋不行啊,房屋比較費事,緊趕慢趕,總算在兩個多月後,飄著新塗料味兒的房子可以使用了。姚三三便趕緊張羅著招收幾個工人。
育苗的工人,單挑那種勤快伶俐的年輕姑娘,要求初中文化。不是常年幹,可是學會技術不容易,還想留住老工人,於是姚三三開出的工資是350塊一個月,第二年還給漲。這比村裡小學校新畢業分配的老師工資還高了幾十,正式分配的老師,每個月320塊,至於當時的民辦老師,一個月才拿一百七呢!
本村裡的,鄰近村的,便來了不少小姑娘報名。姚三三把這些姑娘交給姚小改最後把關,畢竟這些工人要學的是技術,往後是姚小改手底下幹活的。
姚小改挑人有她一套,她跟這些姑娘們聊天說話,喜歡不動聲色觀察她們的一雙手。
手指細長靈活,手上有繭子,基本可以肯定這姑娘是個靈巧勤快的,才能做育苗的活兒。小姑娘說話穩重,不咋咋呼呼,性子沉靜,才能耐住性子做好育苗的工作。
姚小改結婚後,開始是隔三差五回孃家來,再往後,便沒有兩天不來的——育苗場的事兒,得她一起商量著來啊。等到開始挑選親鰍,準備育苗的時候,陸競波索性說,你搬回來住吧,我上班騎摩托車來回跑。
他一個大男人跑點路,總比媳婦兒來回跑路挨累強吧!
於是,小夫妻也沒客氣,包袱款款,回到孃家佔領了剩下的兩間屋,常住下來了。這下,姚家又熱鬧了幾分。星期天不上班,陸競波便也自覺跑去跟鮑金東幫忙,張羅育苗場的事情。
******************
這天晌午後,一個小姑娘來報名,這個人叫姚三三和姚小改很是意外。她是三嬸的女兒姚紅霞。
“二姐,三姐。”紅霞進門便吶吶叫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二姐……這育苗場的活兒,你看我能不能行?”
紅霞比姚三三小了兩歲,去年初中唸完,便一直跟在三嬸後頭幹農活。十六歲的姚紅霞,有一張跟三嬸很相像的漂亮臉蛋,小時候倒是能說會道的一張巧嘴,如今大些了,卻變得文靜內向了。
“紅霞,你要來打工?三嬸她……她怎麼說的?”
“我媽還不知道……”紅霞搖搖頭,“我媽前陣子張羅叫我去學吹把匠子,說那個掙錢多,她有親戚幹,叫我掙錢,預備給柱子蓋房娶媳婦兒,我不想學那個……”
把匠子?姚小改跟姚三三交換了個眼色,姐妹倆都有些驚訝。
當地把嗩吶叫做“把匠子”,也指代吹嗩吶的人。當地人辦喪事,都要請把匠子,本來是正當的民間藝人罷了。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物質發展很快,精神文明卻滯後了,當地的把匠子越來越變了味兒,原先把匠子主要是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