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他搖了搖頭對老儒腐說:“我曾記得先生當時也在場?這也許是我腦子中的虛幻印象……”

“啊!哦!對對,對……我一個勁地喊你,當時說的什麼我現在記不住了。”老儒腐知半年打岔,道:“後來德國兵圍了上來,你被抓走,我們都各自逃命去了。生哥,我們是患難之交了,至於那碗,我看有它也行,沒有它也行。我只是想用它來作為聚集兄弟們的一幟旗號!不過從你的人氣上來看,有那東西,沒那東西都能把兄弟們聚集起來。”

“可現在他們在哪裡……”“嘿!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青島港租界就這麼丁點大的點地方,他們能藏匿在哪裡?就藏在附近!你不弄出點聲響來兄弟們怎麼會知道生哥又回到了青島港?他們怎麼肯出來?耍猴地還要敲鑼開場呢!何況咱們現在是在聚幫爭地盤……”

“那,我……”

“不,從明天起你……”

狗頭軍師老儒腐知半年,給生哥出了第一招;聚集失散兄弟們的第一個計謀。

第十五章 聚兄弟顯威風 生哥威震酒樓

冬生聽從了老儒腐知半年的謀劃,決定先弄出個聲響來,打他一傢伙,把疤根、強子等兄弟聚集起來再說。

德國人和外國人居住的區域和別墅區冬生不敢去,那裡治安好,巡捕有快槍。冬生和老儒腐最後選定了臺東鎮的集市上,這裡是本地土著人的難民區,德國人根本不到這裡,治安完全由中國人自治。只要把應交的稅收,上繳到德國人的手中就可以了,其餘的德國人一概的不管,什麼殺人放火的你們自己看著治去吧。

阿毛的勢力大,人多,所以這裡就成了阿毛的管轄地盤。他的人天天來這裡收保護費,人頭稅,鬧得民不聊生,民眾們一片怨恨聲,真是怨聲載道,但敢怒不敢言。

臺東鎮在青島開埠前,這裡是這片土地上最繁華的地方,是當時的商貿中心。這裡有一家酒樓叫王小五酒樓。可經營王小五酒樓的主人卻姓李,這讓人有些奇怪和費解?其實不怪,一說大家就知道了。清末洋務派首領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他的部下章高元到膠澳設立海防,其兵營衙門就設立在天后宮娘娘廟的東南側。臺東鎮在兵營衙門的北面,距兵營衙門不是很遠,過了青島山行不幾里路就到了。

自從清兵在膠澳駐紮後,臺東鎮顯得更繁華了,更熱鬧了,三五成群的清兵時常地到臺東鎮上買生活用品或到酒店裡喝酒。臺東鎮上王小五酒樓買的酒是自家釀的,酒度大,香醇,很是招喝酒人得喜愛,所以買賣不錯。

話說章高元有個外甥叫李達,在章高元的帳前聽使喚。這傢伙心術不正,心眼歹毒,他常到王小五酒樓喝酒,見這裡的生意不錯,看上去很興隆,於是就生出了想奪酒樓得歹心。經過精心謀劃,便由部下從清兵中找出幾個喝酒無度的兵痞,穿便裝到王小五酒樓來喝酒。幾個兵痞本來喝酒無度,再加上有預謀者得猛灌,當時就灌死一個。這回王小五酒樓可遭了殃,攤了人命官司就得破財消災,拿出錢來賠吧!你想審理這案子的是兵營衙門,李達能輕易放過王小五嗎?王小五被弄了個家破人亡,拿不出那麼多的錢來賠償,最後被折磨死在了牢房裡。李達接過酒樓為了不影響酒樓的生意,他沒改換門頭的招牌,用的還是“王小五酒樓”的招牌。後來的人們只知道王小酒樓是李家的人在開,但他們不知道這裡面得秘密。

大清帝國倒臺後,來了中華民國。這時李達已經死了,酒樓有李達的兒子經營。李達的兒子雖沒當過兵,但乃還屬於將門之後,學了一身得好武藝。這傢伙膽量雖小些,但喜歡當師傅教徒弟,凡在他家酒樓學徒打工的人,到了晚間沒事,都得跟他學武練功。久而久之他僱傭的那十幾個僱工,都練就了一身得好武藝,且名不虛傳。時間一長,那些酗酒滋事的酒徒,沒大有敢在王小五酒樓喝酒鬧事的了,來了都是規規矩矩地喝酒,喝完算清酒錢走人。阿毛的人到臺東鎮收保護費,都是瞞著王小五酒樓的門去別家了,從來不到王小五酒樓來收保護費。他們即使進王小五酒樓,也是進去規規矩矩地喝酒。王小五酒樓的掌櫃和夥計們見阿毛的人都不敢惹他們,滋生了狂氣,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概念,說起話來硬棒棒的,態度有時及其蠻橫。到王小五酒樓來的酒客大都是為了那壺酒香,不去看那些酒保的臉子。

冬生在弄個響聲之前,老儒腐知半年只是告訴他說:“凡在這臺東鎮上,你覺著哪個說話硬,哪個不講理,哪個蠻橫,那他定是阿毛的人,你下手就行了。”並沒把王小五酒樓的事告訴冬生。

這天冬生在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