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更如覆薄冰,就像李不辭。
因為不習慣,很多特優生因此轉校了,抑鬱和焦慮在上海外國語中學的空氣裡飄蕩。
有人吃飯都要跑著去,就為了節省幾十秒的時間,多看那麼一小會兒的書。
在吃飯的時候,一邊在嘴裡咀嚼食物,一邊眼睛還要一眨不眨地看著手裡拿的小小的知識手冊。亦或是把飯放在左邊,左手拿勺子,右手拿筆,又要吃飯的同時又要寫作業。
這種場面簡直太過詭譎、怪異和令人崩潰了。
簡直是21世紀的奇觀。
李不辭也在日復一日的沉淪中感到絕望。
但是她又覺得不服氣,不甘心就這樣草率地狼狽退場。就是想要拼一口氣。就覺得自己都到這裡了,憑什麼要轉校?
她哭過不知道多少次,但是也沒有動過任何想轉校的想法,她不甘心。
李不辭就是覺得自己要是像那些不習慣的人一樣就這麼走了,自己就輸了。
她就是這麼倔強的性子,要不是有這股倔勁兒,她也不能從垃圾堆一樣的家庭裡面脫離出來。
這就是李不辭一直以來具有的衝勁兒,那種不認命也不願意認命的骨子裡的抗爭精神。也就是這種抗爭精神和不服輸的性格一直在深深地吸引著晏若為。
後文補充說明
本文可能採用的名詞說明(也就是免責宣告
有些是提到了前人的智慧,在文章裡
鯰魚效應,原是指鯰魚在攪動小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啟用了小魚的求生能力。後來,鯰魚效應是採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啟用市場中的同行業企業。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是2015年上海叄聯書店發行的書,作者是(日) 上野千鶴子。
《第二性》是法國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創作的社會學著作。
作者以涵蓋哲學、歷史、文學、生物學、古代神話和風俗的文化內容為背景,縱論了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歷史演變中,婦女的處境、地位和權利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女性個體發展史所顯示的性別差異。
(第二性在前文或後文會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