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8部分

他都沒能從成功誅殺董卓的喜悅中脫出,一切都恍如一個夢,真實的夢境。國賊授首,作為誅殺董卓的首要功臣,王允受到了朝廷的嘉獎和百姓的交口稱讚,無論走到哪裡,投過來的都是敬畏的目光。

那種感覺,很爽!

王允的氣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他不再象從前那樣掩蓋自己骨子裡的鋒芒和驕傲,董卓已死,他成了國家的功臣,不用繼續刻意壓抑自己的情感和個性。他不再低調,與朝臣集會時也很少象從前那樣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討和決定國事,他總是正襟危坐在那裡,曾經長期掛在臉上的和悅神色早已被他扔到九霄雲外。

想到今天的朝會後,士孫瑞和楊瓚等老朋友一言不發地結伴而去,沒有象以前那樣邀自己同行,王允心頭不禁有些酸楚。他能夠感覺到朝臣中那些昔日的朋友,與自己越來越疏遠,大家不再象從前那樣推崇他和擁護他,但王允並不是太介意。在他看來或許這便是成為上位者後必須付出的代價,他不希望任何私人感情影響自己對國事的判斷。

高處不勝寒。

一聲長嘆,王允舉目望著牆上的字畫,喃喃自語著:“總有一日,你們會明白我現在的苦衷,失去的友情,畢竟沒有朝廷的存亡斷續重要!”

然而,王允卻沒有想過,作為一個上位者是否真的就不需要朋友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齊心合力,目前他總領著朝政,更需要與朝中的棟樑之材合力同心,而不是刻意擺出一張臭臉彰顯出自己的不凡,那樣除了惹人討厭之外,對治理國家並無任何幫助!

可惜的是,已經沒有人能指出他的錯誤,從他聽到董卓伏誅的訊息那一刻起,王允就已經不再是從前的王允。他居高自傲,他變得非常敏感和偏激,蔡邕因一聲嘆息獲罪便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潛意識裡不願聽到任何異議,王允表現得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滿不在乎,“董卓都被我設計幹掉了,還有什麼問題是我解決不了的呢?”

實際上,他並不是一個擁有無窮智慧的人,現在根本沒有人敢站出來置疑“英雄”的決斷,處理某些朝政大事時他時常舉棋不定。

現在長安城內最熱的話題,便是如何處置那些曾助董卓的涼州兵將。涼州兵的戰鬥力極強,且對董卓頗為忠心,在董卓死後如何安置他的舊部是一件關係著國家安全的大事。朝中群臣已就此事多次朝議,眾臣對此持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至今都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讓王允傷透了腦筋。

一方認為:董卓一個人力量顯然不可能製造出那麼多的血案、慘案,忠於董卓的涼州兵就是最大的幫兇,如果沒有涼州兵將的大力支援,董卓又怎麼有機會進京?如果不是因為董卓進京掌握住了局勢,又豈有後面的倒行逆施?因此,涼州兵必須得到嚴懲!

另一方認為:涼州兵只是聽命行事罪不至死,難道軍隊不聽從上級指揮才正確嗎?軍隊乃國家利器,軍隊不應該有思想,這樣的要求根本不符合一貫的治軍理念!法不治眾,向來都是首惡必懲,鮮少會有人試圖將所有的協從者統統重責,再則,將驍勇善戰的涼州兵取締或重責,是國家的損失,逼著叛軍不敢棄暗投明……

兩種意見似乎都很有道理,大家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的決策權交到了王允的手中。

“該怎麼做?”

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王允。

就在這時,王允耳邊傳來一陣腳步聲,將王允的思緒從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中拉了回來,一位跟隨他多年的家僕走了進來。

“大人,府外有人求見。”

“誰?”

“前驃騎大將軍盧植,還有……鳳翔城主鄭阿牛。”

正文 第68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

自從王允“祿尚書事,總朝政”之後,到他府上求見的人絡繹不絕,但真正有資格得到接見的寥寥無幾。絕大部分求見者都只能在碰一鼻子灰後,灰溜溜地打道回府,象現在這樣由家僕告知王允的,通常情況下都很有份量。

盧植現在的官職僅僅是洛陽太守,這個身份並沒有多少份量,重建中的洛陽並無多少實力,盧植實際上早已淡出朝臣的核心***,就其現在的公職地位,本沒資格跑到王允府上。但盧植畢竟是海內名儒且戰功赫赫,曾擔任威震朝野的驃騎將軍,又是因反對董卓廢帝才被免去一品官員職位,在朝野中都頗有人望。

這樣的一個人,王允自然不能不見。

心中暗歎,“盧子幹此前不惜屈尊就任洛陽太守,差點在黃巾軍的圍攻之下丟了性命,我還當他真是對故都難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