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屬於溫帶落葉闊葉林,還沒有爺爺說的那種螞蝗出現。不過路上的蟲羽還是圍著我們打轉兒,不過似乎怕我們身上的味道,只是在我們一米開外。

那個時候,從南塬村到三岔峽的鸚鴿河峽谷還沒有被開發成旅遊景區,還是亂石叢生的河谷,還沒有現在修造的比較平整的山道。一路上只有一條人踩出來隱隱約約的小路,我們只能沿著前人的足跡往前走。我計算了一下時間,今天天黑之前肯定是進不了山中了,只能先找到古棧道,在棧道下面休息一晚上,我把我的想法和唐雲馨說了一下,唐雲馨也同意的安排。

還好騾子的體力和耐力不錯,幫我們馱著這200多斤的裝備,要不然三個人揹著這些東西在崎嶇山谷中,非累死。一路上上景色還不錯,我一邊和唐雲馨商量如何找山中的那座秦皇長生府,一邊和徐平插科打諢,倒不是很勞累,走的還算比較快。

我指了指山崖上面的像是被山谷沖毀的一段古路對唐雲馨說:“看來我們這條路走對了,你看上面那條道路,那似乎是秦朝專門開鑿的驛道。只不過隨著時間流逝,河谷下陷和歷年的洪水都已經毀的七七八八了。”

秦朝和漢朝的驛道都有一個特點,都會在一些特定的地點放幾根石柱或就地取材利用路邊的大石,上面刻著這條驛道通往哪裡。這個可能是現在公路里程碑和路牌的始祖吧,到了後世大多都會在很多路口或村莊的地方立石碑或者驛站,這種石柱就廢棄了。

終於在下午6點左右的時候到達了三岔峽,因為是在山中,西下太陽已經被山頭擋住了多半個,用不了多久大山中就會黑了下來。三岔峽,顧名思義就是三個河岔相交的地方。因為是夏季,所以水量還是很客觀。我四周打量一下,最寬的那條河岔是向東,這就是老村長說的去鏡兒崖最安全的路。在南面的一處陡峭的山谷上面有一些木頭支起來的東西,看來這就是村民口中所傳的那根古秦棧道了。

我找到了棧道,招呼唐雲馨和徐平趕緊拉上騾子往那邊去。因為河水還算深,只能脫了鞋子挽起褲腿踏水而過。到了那邊的棧道下面,藉著太陽的餘暉還能看得出,這一段古棧道還算完整,沒有我們想象的只剩下一些做支撐木樑,相反,很多上面的木板之類的還儲存很完好。看這個樣子,比較安全的到達鏡兒崖問題不大。

在山谷的背風平整的地方紮下行軍帳篷,點起篝火,準備在這裡休息一晚上。在晚上吃飯的時候,徐平不知道從哪裡給叉來**條魚,在火上烤完了,味道還是很鮮美。睡覺之前,我看了看星空,星明月朗,估計山中兩三天內是好天氣,這對我們很有利。山谷中最怕雨天,很容易形成洪水,再小的山谷一旦形成山洪那就是滅頂之災。不過我也不能確定,山中天氣變幻無常,還是老話,事情越早解決越好。我還是感覺有人在周圍看著我們,我四周找了一下並沒有發現可疑的人,是我多疑了吧。

我們在經過一段急行軍,終於看到了之前村長所說的那段古棧道了,這就說明我們離著鏡兒崖很近了。

☆、第四章 鏡兒崖的古棧道

第四章 鏡兒崖的古棧道

被三蹦子司機送到了一處叫南源村的地方,在這裡被告知這裡是到我們所說的鏡兒崖最近的道路。在南源村聽老村長說有一條進山的道路,還是先秦時期的棧道。透過老村長的描述,我們認為鏡兒崖裡面就是我們要找的地方,所以決定儘快進山。一開始走河谷地區還是挺順利,但是隨著越走越深,山路不好走,看著天色已晚只能就地休息。

第二天一早就起來,我們如果要上古棧道,就不能牽著騾子上去了。於是將揹包什麼從騾子身上拿下來三個人背起,徐平將騾子拴在一處水草充足的地方。他故意將繩子放的長長的,這樣騾子就有足夠的草料吃了,四五天不用人管都沒有事情,這裡是荒山野嶺人跡罕至,不怕被偷。

三個人揹著揹包就爬上了古棧道,開始向鏡兒崖開拔。

我們一路上在這條古棧道小心翼翼的行走,生怕哪裡不結實一腳踩空了掉到山崖下面去。掉下去不說是粉身碎骨,一百米的高度足夠讓你親孃都認不出你來。我們只能用登山杖小心翼翼的向前探著,像蝸牛一樣行軍。我仔細看了看這條古棧道,知道為什麼儲存的比較完好了,這是用當地的松木和柏木搭建的,但是這些松木和柏木都是用或烤過的,外面都已經碳化了。這就讓蟲蟻沒法吃這些木頭,另外碳結構也是自然界中最穩定的結構,所以風吹日曬並沒有讓這些松柏腐蝕多少。除了這些,估計這些棧道上還有很多地方放置或者是塗抹了很多防蟲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