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部分

淡月。疏星。軒窗之下,一人背光而立。清冷的月光將他的輪廓在地上投去了一抹淡淡的剪影。

房內悄無聲息,以至於谷若虛推門進來的時候,木門的吱扭聲幾乎劃破了寂靜的暗夜。

窗前之人緩緩轉身,儘管月光只能照到他的半邊臉頰,但依稀之中卻仍能看出這人的相貌俊美異常,此刻竟不似世間之人。

他向谷若虛長揖:“區攝雲已經率南天國餘部離開的大理……臨行之前……聖上和杜若所中之離魂咒已解。笑問在此多謝谷兄代為周旋。”

谷若虛輕聲笑道:“此事得以兵不血刃收場,應公子功不可沒,谷某不過是在這個故事裡跑跑龍套而已,算不得什麼。”

應笑問似乎也笑了笑,忽然問道:“谷兄的故事講完了麼?”

谷若虛笑道:“谷某有的是故事,不同的故事講給不同的人聽。一個故事完了,還有另外一個……”

他自懷中取出火摺子,走到桌前將燭燃起。

燭焰升騰,一室明亮。

《天下乾坤》第三卷終

一 大宋秦州幾世硝煙 西夏興慶百年風雲

大宋治平二年。

秦州城外,西風烈烈,席捲在天地之間。

這裡,不僅有黃沙莽莽,更有金戈鐵馬;此處,非但有天地蒼茫,更多得是風刀霜劍。

漫天的烏雲似乎亦在配合著戰場上的情勢,它們時而聚合,時而飄散,時而向戰場上的人群低低地壓下來,沉重而憋悶。

一時間,羲皇故里已成殘夢,風沙之中,充滿了幾乎響徹天地的廝殺聲……以及……那冰冷無情的刀槍劍戟透體而入的聲音……

這是西夏皇帝李諒祚繼其父李元昊之後,對大宋發起的又一次戰爭。

……………………

倘若細論起西夏的起源,直可追蹤至唐初。這個由党項人建立起來的國家十分神秘。建國之時以夏為國號,時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多稱之為“西夏”。

党項人本是古羌人的一支,最早居住於青海東南部的黃河九曲之地,直到南北朝末期才算是進入了中原史冊記載。隋書上曾載:“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然而,最初的党項,卻是因鮮卑族大姓“拓跋”而進入中原的。

原來,西夏雖是以党項為主體的一個國家,但其早期的統治核心拓跋家族卻源於鮮卑。昔日,鮮卑族人南遷之後,與黨項人通婚融合,此後,拓跋氏便率領党項人遊走擴張,並逐步建立了強大的西夏王朝。史書亦曾記載,李元昊上宋仁宗表章曰:“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足可見西夏與鮮卑的密切關係。

早時,唐初便崛起於西藏高原上的吐蕃國,正日益向外擴張,北上並滅了吐谷渾,並侵襲威逼党項羌族。致使原本散居西北的党項部落南遷,党項族原住地為吐蕃佔領,留下來的党項族人為吐蕃貴族所奴役,吐蕃人稱這些人為“弭藥”。失去依附的党項羌請求內附,被大唐安置於松州一帶,後党項羌逐步繁衍出了數個大部落,其中以作為盟主部落的拓跋氏最為強大。唐開元年間,居於青海東南一帶和甘肅南部的党項羌非常恐懼吐蕃軍隊的四處劫殺,便向唐玄宗求救,因而被遷至慶州。自此之後,拓跋氏便在慶州定居。安史之亂後,大唐名將郭子儀由於擔心異族生事,便建議唐代宗將當時在慶州的拓跋朝光部遷至銀州以北和夏州以東,該地卻是南北朝之時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舊地,當時被稱為平夏,所以這部分黨項羌就成為平夏部,即日後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中和元年,党項部首領拓跋思恭因平黃巢之亂有功,一度收復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因其佔據夏州,李唐皇朝便封其為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便世世代代成為了當地的藩鎮勢力。這部分黨項羌人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其勢力範圍以夏州為中心,包括夏、綏、宥、銀四州皆為拓跋氏之私人領地。

到了五代十國之時,無論中原何人當政,西北李氏皆“俯首稱臣,從而換得了其宗族在該地的統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

自此,平夏部黨項羌之勢力便得以逐步擴張。不過,一直以來,李氏一族均甘心以諸侯自居,這種情形,直到大宋初年才發生了轉變。

太平興國五年,定難節度使李繼筠卒,李繼捧嗣位,自立為留後。宋太宗授其為定難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七年,李繼捧主動到東京開封府朝覲,放棄世襲割據。宋太宗大喜,授繼捧彰德軍節度使,並有重賞。其後,李繼捧之族弟李繼遷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