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即使是速度型前鋒,速度快慢也不等於全部,郝大炮的百米速度最快時也就11秒3,但是歷史上後來那些百米速度比他更快的國內後輩又有哪個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在高軍看來,對於速度型前鋒來說,百米速度跑進11秒5以內是必須的,因為如果連這個速度都達不到,那麼10米、30米的啟動速度也不可能快到哪兒去,但是再快的話價值就沒這麼大了,除非能夠跑進11秒、甚至10秒6引起質變,但是中國能夠跑這麼快的年輕人幾乎都進了田徑隊,何況也不一定就恰好有足球天賦,這個時空能夠有一個謝文俊已經可以說是老天爺開眼了。。。。。。
話是這麼說,但是進入2005年後高軍注意到自己速度的進步已經漸趨停滯之後,心中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的。與短跑運動員到了二十四五歲還能提高成績不同,足球運動員只能抽出部分時間進行速度訓練,所以一般來說18-20歲的時候速度就很難再進步了。而高軍因為科化足球的幫助,身體發育狀況已經後來居上超越了同齡球員的水平,所以達到極限要更早一些。
2005年7月份的時候,高軍的速度還沒有達到這個極限,但他自己心裡清楚,繼續進步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估計百米速度的最好成績最多也就能夠達到11秒,還得是手計時,換算成電計時的話,能夠不靠運氣、經常性地跑進11秒3就不錯了。。。。。。
“如果像小謝那樣是白肌+粉紅肌。。。。。。”,雖然高軍也有過這樣的yy,但在事實不能改變的情況下,他也只能設法發掘自己的優勢。東方隊進入2005年最艱苦的那段魔鬼賽程之後,高軍漸漸發現粉紅肌也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肌肉從疲勞狀態中恢復過來所需的時間要比白肌短得多。
舉例來說,在連續一週雙賽的高密度賽程中,白肌在一場比賽中積累的疲勞是無法在短短三四天內完全消除的,下一場比賽雖然也能踢,但是白肌的能力因為疲勞的緣故是無法完全發揮出來的,並且這種狀況隨著魔鬼賽程的持續會越來越嚴重(雖然可以透過輪換的方法來部分解決,但對個人來說少踢了比賽,對球隊來說,替補跟主力相比,能力上也多少會有些差距。)。
歷史上後來山東隊的澳洲外援麥克格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體能狀態好的時候速度能夠追上百米速度達到10秒8的穆裡奇,但是體能狀態不好的時候甚至連並非是速度型的隊友楊長遠都追不上,這中間的百米速度差了至少有1秒多,波動也實在太大了。。。。。。
與之相比,粉紅肌的疲勞消除起來要快得多,因而在賽程較緊的時候,粉紅肌累積的疲勞遠比白肌小得多,比賽越激烈、賽程越緊湊、魔鬼賽程持續時間越長,粉紅肌的優勢就越大。
因此“白肌+快縮紅肌”、並且比例適當的肌肉,才是最適合足球運動員的肌肉型別(專一隻踢中後衛位置的球員除外,不過現實中這種球員並不多。),東方隊的外援裡貝里就是這樣的肌肉型別,因此他既有能夠跑進11秒的百米速度,也有能夠滿場飛奔的充沛體能。
注1:順便提一下,當年有篇報導長期誤導球迷,說什麼孫季海的肌肉型別是以白肌為主,在中國人裡面十分罕見,所以才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其實吧,以孫季海最擅長的邊後衛位置來說,白肌比例太高反而是壞事,因為會影響有氧耐力,而邊後衛是最需要“跑不死”的。其實孫季海反而是多虧了他老爹的體能訓練降低了白肌的比例,令其兼具速度爆發力和不錯的體能,才能夠成為同時代亞洲最優秀的邊後衛之一。。。。。。
而記者之所以會鬧出這麼大烏龍,一方面是自己缺乏相關的知識又要不懂裝懂,另一方面則是崇洋媚外的心態作祟,聽說中國人大多白肌比例很低、而西方人則很高,便想當然地認為白肌多就一定厲害。。。。。。
第一百三十一章 開場得點
感謝書友“myjbyh123”的打賞,繼續求推薦票和收藏^_^
但如果是在魔鬼賽程中,由於各種肌肉細胞的代謝是相對獨立的,因此肌肉中的白肌細胞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疲勞,而在疲勞的狀態下,那些白肌細胞就只能發揮出部分能力,從而影響到球員的爆發力,雖然比起以白肌為主的極端肌肉型別,爆發力的下降程度相對要小得多,但是影響終究還是存在的。
因此,在魔鬼賽程開始後,雖然裡貝里依然能夠場場比賽全場飛奔,但他在場上的衝刺速度已經達不到賽季初風馳電掣的程度了。當然,這也因為東方隊沒有能夠替代他的球員,裡貝里的出勤率太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