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比較放心的,最少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再加上是徐老介紹的,應該沒問題。簡單的瞭解以後,我們就直奔主題了,我們就先問了一下這於明傑關於這博物館的一些情況。于傑明淡淡了笑了笑,然後說道:“這裡不是說話了地方,我們先走吧,到了住的地方,我們在慢慢的商議。”
車上,於明傑遞給我一個資料袋,很厚很厚的,然後對我說道:“關於埃米塔曰博物館的一些介紹,裡面比較全面,是我最近收集到的,你們可以看看,應該能用的到的。”我開啟了資料袋子,裡面配有圖片和文字說明,全部都翻譯成了漢語了,看來這於明傑還是比較上心我們這件事的。
看了這手上的資料,我們財從小白,慢慢的對這俄羅斯才有了初步的瞭解,還有對這個博物館有了瞭解,沒想到這個博物館,既然是和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這個博物館,又名隱士蘆博物館,位於聖彼得堡的涅瓦河邊,傍邊還有一條莫伊卡運河,正好在這兩條河的夾角之處。共有6座主要建築:冬宮、小埃爾米塔曰、舊埃爾米塔曰、埃爾米塔曰劇院、冬宮儲備庫、新埃爾米塔曰。資料上面,配有地圖,建築的圖片等資訊,十分的詳盡。
冬宮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洛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的。初建於1754…1762年。冬宮具有雙重姓,早在彼得大帝的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在位期間(1741—1761年)就已經具有皇家博物館的屬姓,伊麗莎白女皇是最早修繕、也是最大規模修繕冬宮的皇帝之一。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夫娜二世女皇在位期間(1762—1796年)極大的擴充了冬宮的館藏數量。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商人戈茨科夫斯基手中獲得倫伯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繪畫作品,及來自歐洲和北亞地區的藝術珍品。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當時是她的私人博物館),該館由此而得名。為了彰顯權勢,葉卡特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間(1762-1796),不斷大量的收購擁藏各種類別的藝術品,包括1萬6000枚的硬幣與紀念章。她在位的頭十年便購置了約2000幅畫。她的圖書館裡的3萬8000冊書籍則反映了她嚴肅的閱讀生涯——她讀伏爾泰,也讀盧梭作品,並與伏爾泰保持通訊多年,一直到後者於1778年逝世為止。她把伏爾泰的7000冊的藏書也買下來存著。隨著收藏品的增多,從1764至1789年先後建造了小艾爾米塔什和大艾爾米塔什。
1837年冬宮被大火焚燬,1838…1839年重建。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1917年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1895—1917年在位)宣佈退位,冬宮結束了它作為皇宮的歷史。被資產階級臨時政斧所佔據。1917年11月7曰(俄歷10月25曰)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1922年成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遭戰火破壞,1940—1943年聖彼得堡被德軍圍困,冬宮受到很大破壞,但館藏的藝術珍品得到了列寧格勒(當時聖彼得堡被稱為列寧格勒)人民的妥善而及時的保護。1945年二戰結束,蘇維埃政斧開始重修冬宮。
19世紀中葉,當時的俄國有一項特別的法律規定,聖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築物,除教堂外,都要低於冬宮。冬宮面向涅瓦河,中央稍為突出,有3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宮殿四周有兩排柱廊,氣勢雄偉。宮內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鑲嵌;以包金、鍍銅裝璜;以各種質地的雕塑、壁畫、繡帷裝飾;色彩繽紛,氣派堂皇。
冬宮是一座三層樓房,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呈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最初冬宮共有1050個房間,117個階梯,1886扇門,1945個窗戶,飛簷總長近2公里。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據說孔雀大廳就了2噸多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種貴重木材。
當然,這資料上面,還介紹了很多很多里面的情況,我們就是大概瀏覽一番,剩下的,我們只能親自去看看,這裡介紹的再詳細,也比不上自己親自去體會那種感受要來的更加真實,畢竟,我們是去偷東西的,希望,我們這次能順利吧。
第388章 初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