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關注著這個問題,也正是在長達5年的思考和討論之後,這本書才水到渠成地寫了出來。我們把自己的經歷作為思考的載體和評論的物件,展現給讀者,也給自己日後的回顧一個交待。
一直以來我都感覺,中國社會很缺乏一種分享的精神。即使在大學裡,各種資源以及學生成功的個人經驗都很少被拿出來共享。但我相信,人們相互競爭,最終是為了推動參與各方的“多贏”。因此,我和羽中都認為,這本書的意義,至少在於我們願意與大家分享,願意用自己的淺見來引起你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E…mail:
序二:鑑別力·方向感·眼界
任羽中
Z是廣州一所知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本來大家都說這個專業找工作容易,當初報志願的時候也知道這是大熱門,但而今Z卻一直都在碰壁。他從大三下學期就開始讀晚報的“人才”版,去每一個招聘會投簡歷。但時間一個月一個月地流走,他試過的30多份工作卻沒有一個能夠落實,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只有三次。看見周圍的同學紛紛拿到OFFER,Z愈發感到心灰意冷。他把希望寄託在公務員考試上,費了很大力氣終於透過了筆試,但最終錄取名單上還是沒有他。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我沒有什麼特長,過去幾年沒做過什麼兼職,也不是學生幹部。我只在學校裡邊有幾個哥們兒,別的誰也不認識……雖然生活了四年,我覺得自己還是這個城市的匆匆過客。可我的成績不算差啊,我也有6級證書,為什麼那些老闆不注意我?我不知道我到底怎麼了。”Z的語調非常低沉,四年前“金榜題名”時的得意,彷彿已經是一個遙遠的夢。
Z的遭遇只是一個縮影。全社會都在為大學生就業難頭疼,甚至共和國的總理,每天最關心的數字也是大學生的簽約率。
“當Z興奮地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