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家的意見,大家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個共同的目標,是把我們的工作搞好。”

萬馬齊喑的結果是……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而像這般“萬馬齊鳴”,會是什麼結果呢?

熊丙奇現在我們得把希望寄託在校長的個人素質上?

鄧偉志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形成一套制度。現在我們沒有形成這樣的制度,領導的權力大,有行政權威,所以很多風氣取決於領導。

熊丙奇如果多一些不愛說好話的教授,當面告訴校長他是不對的,情況會不會不一樣?

鄧偉志一個愛拍馬屁,一個喜歡被拍馬屁,我覺得這主要原因在官員,如果官員不喜歡拍馬屁的話,教授就更不喜歡了。應當講教授們喜歡奉承是一種腐敗,但也應該看到有些教授奉承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應該從官員方面找原因,現在的官員,就是喜歡阿諛奉承。大學不要向權力、權勢低頭。官員肯定希望你聽他的,但是在官員面前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嚴,保持自己的品格。如果所有的一切都變成官場性的,就會出問題,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品格。現在我們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熊丙奇以權勢大小來分配資源,在這種狀態下,很多老師不去追求真理,而是看誰的權勢大。某個領導說了一句話,不管對不對,科學不科學,就去執行。

鄧偉志而且我們有些學人在追求官位,想當系主任、院長、校長的教授現在越來越多,一旦在學術上取得一點成就,就希望在仕途上得到發展,似乎仕途發展成為對學術成就的肯定。另外,追求當官,還因為現在只要一當官就有了學術成果,他可以利用職權,承接課題,當圖書的主編,在論文上署自己的姓名。他認為一當官就有人幫他做一切事情了,而他周圍確實也會有一幫人主動幫他做這一切。

第31節:評估經濟

熊丙奇這其實是一種學術腐敗,利用自己的權力,去當圖書的主編,去發表自己沒有撰寫過的論文,然後透過當主編,透過發表論文,又可以進一步獲得更高的學術地位。而實際上他可能沒有在學術界做出任何的學術貢獻,卻可以獲得高學術地位。

鄧偉志最近有個調查,有65%的大學生都想報考公務員,這對公務員隊伍建設來說是好的,是很重要的,但這也同時說明大學生有“官化”的現象。我們學校之所以辦學,還應當培養一些社會的精英,我們社會需要太多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如果大學生都想去當官的話肯定是不好的。

作者補記根據人事部發布的訊息,2005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的報名人數達54萬人,其中31萬人透過了資格審查,合格人數與計劃錄用人數的比例高達37�3∶1。(《考公務員熱:“就業”和“官本位”的夾擊》,華式明、黃麗穎、楊亞軍,《南方日報》,2005年2月18日。)持續升溫的公務員報考熱,除了就業形勢嚴峻、公務員職業工作穩定、壓力較小等原因外,一條很重要的原因是整個社會的“官本位”心態,不但家長鼓勵孩子報考公務員,而且學生趨之若鶩。有一些人明確表示,報考公務員,看中的就是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權力,薪酬穩定、福利不錯不說,還能帶來一定的灰色收入,更有機會“結交權貴”,為以後成就事業鋪平道路。而據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項關於青年就業方面的調查,在接受調查的18~35歲的青年心目中,理想職業的排序依次是:黨政機關幹部(46。3%),教師(30。7%),醫生(30。3%)和律師(30。3%)。

熊丙奇65%的學生追求當公務員,大學生的選擇也可能是受大學氛圍的影響,大學教師的影響。

鄧偉志我覺得官員也是這種氛圍的犧牲品,本來他的學術發展前景是蠻好的,後來到了官場,一天到晚都在交際應酬,確實生活在鮮花與掌聲當中,這樣就忘記了做學問。我就碰到過好幾個副省級、副部級朋友,說還是你這條路走得好,你到了六十多歲了還能寫東西,我們當領導了,現在下來以後失落感很強。

作者補記我國大學的管理,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外行領導內行”。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時代的特殊性,一些革命者擔任大學領導,他們對高等教育辦學規律不懂,但帶著開創社會主義教育新局面的理想,領導著一批懂高等教育辦學的專家,建設大學。第二個階段是“外行尊重內行”。文革之後,百廢待興,國家渴求大量人才,高等教育亟需發展。此後教育界改革大刀闊斧,辦學內行、學者專家的意見得到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