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部分

也就一般的合金鋼,只比炮灰機器強些罷了。

想想狂虜在短時間內生產了百多萬獸形艦,哪裡有時間提煉加工更高階的材料?機器人打仗,要的就是數量

安裝了高爆彈頭的導彈,只要數枚擊中要害,天上看著嚇人的獸形艦,馬上冒著青煙從天上掉下來。高射炮密集的炮彈,也能輕易撕開獸形艦的裝甲,只是戰艦太大,若擊中的位置不精準,想打下它有些難度。

有城牆打掩護,機器人的衝鋒潮,再難像對付護欄簡陋的聚集點那般,百試百靈。小城的牆城,一般也有十五米往上,城牆根兒也厚過八米。鋼筋混凝土在這個時代是大路貨色,並不缺少。每坐小城都有家族或勢力坐鎮,小城是他們的根據地,命根子,花大價錢把城搞的堅固些,是通用的想法。

機槍和機炮的火舌,舔倒一片片亡命衝鋒的炮灰,地面不到一個小時便鋪了厚厚一層機器殘骸和金屬零件。

刀盾兵死的最快,它們手中的盾只護得住半身,再加上裝甲薄弱,機槍都能輕易撂倒。裝甲兵倒很強大,不過速度不快,只要有足夠的重機槍或者機炮,它們的威脅也不大。

火力,只要有足夠的火力,機器兵就衝不到近前。

至於機器人的槍兵和炮兵,那就需要長射機炮,火箭彈,以及城牆和城內的火炮來對付了。論炮火,人類勢力的也不弱,火炮造價不貴,口徑再大技術成熟也能輕易造出來,只是炮彈耗錢。

炮彈再燒錢,總比不過丟命,機器人大軍要來,那是早傳開的事,各勢力都把大把撒錢,增強彈藥儲備。

小城畢竟規模不夠,士兵數量,城牆堅固度,彈藥儲量,這些缺陷短時間解決不了。在機器兵的人海戰術,耗時或長或短,處在外圍位置,沒有大中型城市支援的小城,倒下極多。

正文 458 川地攻防戰

458 川地攻防戰

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施行人海戰術,入侵亞洲的機器兵團在短短三天內,推平了數以千計的聚集點,數以百計的小型城鎮。

機器人一方消耗的是機器兵,人類一方消耗的武器彈藥,三天實打實的接觸,戰況激烈、壯烈、慘烈。被滅的聚集點和小城鎮基本上沒有幸存者,一方面機器人不留俘虜,另一方面在持續的攻防戰中人們均有了必死的覺悟。

這是個怕死,又很不怕死的年代

小城沒有救援的價值。不管兵力,重型武器,還是城牆等硬體防禦設施,小城都達不到抵缺施行人海戰術的機器兵團的標準。

中型城池,有五十米以上的城牆,基座厚達三四十米。鋼筋混凝土材料中還夾雜了硬度極高的合金板,以這種防禦基礎架起的防禦網,對機器兵團的阻力極大。中型城池內部空間大,人口基數大,佔據此城的家族或勢力的實力強,這些都關乎戰爭的潛力。

內部空間大,在戰時便有了騰挪的空間。比如浮空艦的起落場,導彈發射場,為高射炮群,重炮群準備的大型炮兵陣地,都需要空間。

人口基數大,意味著戰時徵兵多。能佔據一座中型城市,那把持此地的勢力定然達到一定的規模,所擁有的戰士數量也要遠超小城鎮。

戰時全民皆兵,中型城市的人口多,兵源也廣。平民就是準士兵,從小便玩槍,個個槍不離手,經常出去執行各種有風險的任務,素質不過關的早被惡劣的生存環境淘汰了。

把他們組織起來輪翻上陣,便有機會扛住機器人的疲勞戰術。攻防都過關,接著便是永續性的問題,士兵可以輪翻上陣,彈藥卻有消耗守的時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三大世家以及國內的大型軍工生產家族,啟動了戰時緊急預案。

預案規定,在打退非洲機器人兵團入侵之前,所有勢力均可以以百分之十五的預付款,購買所需之軍火物資。訂貨後,供貨商將以武裝艦隊保證送貨上門。

這款預案看似三大家族和軍火供應商們吃虧了,其實他們收的百分之十五預付款,已經把成本收了回來。

以成本價賣軍火,看似吃虧,可為了對付入侵的機器人兵團,你不耗費彈藥,那就輪到我耗費。有人頂在前面,抵擋住機器人的進攻,軍火商們在後面保證後勤援助,再划算不過。

等到戰爭過後,那些留存下來的勢力,有能力了還得把後面百分之八十五的款付上。能不能打贏,打贏後還剩下多少城市,都不好說,至少有個希望不是?

百億機器兵席捲國內大片土地,從外到內的入侵,攻佔地盤。在狂虜的授意下,一大批獸形戰艦朝川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