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馮氏眼中閃過一絲冷笑,顯然不把這位老太太的姿態放在眼中。
徐家舅太太見馮氏幾人只是低聲啜泣,一個個眼眶紅紅似乎真的多難過似的,心中憤恨的要死,臨了卻眼睛一轉,一把拉住永寧候的手說道:“外甥女,你爹爹身體一向強健的很,怎麼說走就走了,這,這莫不是?”
徐家舅太太的話還未說話,旁邊他孫女兒卻一把扯住老太太,低聲喝道:“爺爺,你別說胡話,舅爺爺年紀大了,熬不過去也是正常。”
徐家舅太太一個哆嗦,猛地反應過來,徐氏可是為了給太后哭靈才病了,若是他說出心中不滿,豈不是對皇家不敬。
想到這裡,徐家舅太太臉上便有些訕訕的,馮氏冷笑一聲,早料到這位老太太要做筏子,與其自己出面,還不如讓他想明白,老太太的死,是誰也不能多說的:“舅太太想必是累了,讓小廝扶你去後頭歇息吧。”
徐家舅太太只得把一腔的話都嚥下去,這般作態,在場的哪裡能不明白到底是什麼事兒。後頭的幾位太太臉色不變,心中卻都帶上幾分嘲諷。枉費老太太活著的時候為了徐家那樣打算,連親手帶大的三少爺都不顧了,如今倒好,他屍骨未寒,徐家卻只圖眼前的好處,想要在靈堂上鬧一場,為徐家謀利益罷了。
不說徐家的人,老太太到底是風光大葬了,葬禮過後,永寧候便下令關閉門庭,閉門守孝。這可不是太后的國孝,熬過七七就行了,按照規矩,永寧候作為親子,得丁憂在家守孝三年,而大娘子等孫女,就得丁憂守孝一年,明朝守孝的時候,並不提倡苛責己身,認為這樣也是一種不孝,但守孝期間,也得是要粗茶淡飯不喝酒,不與妻妾同房,不叫絲絃音樂。
永寧候家的丁憂皇帝很快便準了,並沒有任何奪情的意思,對此永寧候倒是鬆了口氣,這段時間皇帝身體不好,朝廷更加波盪不穩,丁憂三年過去,只期盼到時候已經塵埃落定。永寧候府到底是世襲的爵位,若是在朝堂上,難免有人要來拉攏。
為此,永寧候將三個女兒叫到身邊,仔仔細細的囑咐了一遍,雖然她們也都要守孝一年,但誰知道這幾個裡頭,會不會出現一個腦袋發昏,準備博一個從龍之功的。永寧候為人求穩,自然不希望自家牽扯到儲君之爭裡頭去。
永寧候將自己的心事與馮氏一說,馮氏也是十分贊同,覺得老太太死的也挺是時候,臨了臨了,倒是為侯府解決了一時之危。而家裡頭,女兒孔尚瑾尚且年幼,孫女孫子也都沒到看親的年紀,三年的時間並沒有任何的妨礙。
侯府關閉門庭守孝,對於孔尚瑾的日子來說卻沒有任何的影響,守孝的規矩裡頭,妻妾通房不喝酒,是她原本就不需要的,而絲絃音樂,也不是孔尚瑾的愛好,至於粗茶淡飯,這樣的世家裡頭,即使是豆腐,也能給你做的美味無比,壓根不用操心。
唯一的改變大概就是,家裡頭似乎人多了起來,平常的時候,永寧候連帶著三個已經成年的女兒,不是上朝辦公,就是在外頭有應酬,尤其是二娘子,如果不是必要,幾乎每天都跟一群才子吟詩作對。如今還在孝期,自然是不能出門宴客了,雖說不是非得閉門一步不出,但有些地方卻是去不得。
賦閒在家,永寧候先就待不住,每天就把孔尚瑾拉在身邊好好教導,只當是打發時間了,倒是讓李夫子空閒了許多,孔尚瑾深刻的覺得,論對那些詩書的熟悉程度,自家老孃比不得李夫子,但論為人處世的手段,這兩人卻不是一個等級的,為此她倒是也十分樂意與永寧候待在一起。
永寧候見小女兒喜歡,心中倒也高興,並不侷限與詩書禮儀,有時候想到朝堂上的時候,也會解說一二,倒是讓孔尚瑾對如今的朝廷有些瞭解,一聽見如今的皇帝那麼多的皇女,據說太子平庸,而其餘的皇女卻一個個非常出色,心中難免想到康熙朝,要知道康熙那時候,太子原本還是聰慧異常的,最後還被一群兄弟拉下馬。
孔尚瑾偶爾說出自己的想法,倒是讓永寧候感慨起來,自己前頭的三個女兒,大女兒雖然是個好的,但一直以來文不成武不成,為人還算老成謹慎,但也太過於謹慎了一些,沒有學到她的十分之一,將來能守住永寧候府不衰落已經不容易。
二女兒倒是個能讀書的,偏偏清高自傲,不會做人,被她那去世的老孃養的太過於目下無塵,有時候得罪了人還不自知。若不是有永寧候府在後頭撐著,恐怕連如今的閒職也坐不住,早就被人踹下馬。
三女兒呢,出生不高是個庶女,向來沒什麼見識,讓她處理處理俗世雜務倒是可以,唯唯諾諾的性子,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