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有李指揮使這番話,孤王便放心了。”魯王朱以鋐的圓臉,笑得如同一朵菊花。他邊說邊親密地拍了拍李嘯的肩膀。
不多時,客套話說完,朱以鋐讓眾人隨他一併入府議事。
李嘯隨著眾人一路前行,邊走邊看。
明史記載,魯王宮的建築物基本分為三部,由南向北方向分別為:“承運殿”(面寬十一間),“園殿”(面寬九間)和“存心殿”(面寬九間)。“承運殿”兩廡還有左右二殿,五殿兩側各建屋一百三十八間。四周建有圍牆,前設承運門”,後設“存心門”,這便是魯王宮的主要建築。另外還有由“前宮”“中宮”和“後宮”,各面寬九間,三宮兩側各建屋九十九間,外建圍牆及前後宮門,所形成輔助宮殿群落。
對於一路跟行穿殿過廊的李嘯來說,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進得魯王宮後,眾多宮殿迴廊門樓等處,均飾以青綠點金,藍黛細綴,金塗銅釘,窠拱攢頂,紅綃彩雲,中畫蟠螭,看得李嘯眼花瞭亂。
尤其是魯王宮中,各類假山峰巒疊立,高低起伏,亭臺樓閣座落其中,中殿兩側靠後處,則是一座極大的花園,養著仙鶴、孔雀、梅花鹿等珍禽異獸。處處匠心獨運,每每巧奪天工,真真說不盡的雕樑畫棟,道不完的富麗堂皇!
眾人大約行了十來分鐘,到了存心殿中,這便是魯王日常接待重要賓客的地方。
魯王隨即招呼眾人落坐看茶。
朱以鋐帶頭寒暄了幾句,很快,話題便進入到了如何防衛兗州抵禦流寇之上。
出於對老人的尊敬,朱以鋐先向劉知俊請教要如何守衛兗州。
劉知俊呷了口茶,昂然而答:“稟魯王,在下認為,流寇雖然勢大,但其遠來,其勢必疲。現在兗州府城中,我徐州衛兵馬有3000人,李嘯兵馬有6000多,加上兗州城中的任城衛兵馬2000多人,共一萬多兵馬,正好可以以逸待勞,乘勢擊之,縱不能一舉大破其兵,也可給其重大殺傷。此後,我軍再退回城中固守,敵兵鋒芒已挫,如何攻得堅城。待其糧盡,我軍出城擊之,必可大獲全勝。”
魯王朱以鋐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正要說一番表揚之話,卻聽得旁邊李嘯冷冷地說道:“劉指揮使如此作戰,李某隻恐我軍又要步劉澤清部5萬兵馬戰敗的覆轍了。”
求推薦,求收藏,各種求啊,作者需要動力。。。。。。
第二百零八章李嘯定計
李嘯這番話剛說完,劉知俊臉上立刻滿是怒色,他旁邊的家丁隊長董茂跳了起來,額上青筋條條綻出,大喝道:“李嘯,你口出狂言,竟敢如此蔑視我劉大人!告訴你,我劉大人乃是久經沙場之老將,所提之策,乃是久經考慮,深思熟慮之計也。”
李嘯冷笑一聲,正欲說話,忽聽得外面有僕人叫道:“任城衛指揮使馮囂大人,兗州知府尼澄大人到。”
朱壽鋐連忙讓兩人進來,然後親自向李嘯等人介紹,隨後落坐看茶。
李嘯對這個任城衛馮囂不太熟悉,只見他身體健壯,麵皮粗黑,兩隻大大的牛眼,一臉粗硬的絡腮鬍子,一副典型的武人外貌。
對於兗州知府尼澄,李嘯卻因為前世的《兗州史話》一書中,曾對此人詳細描寫過,故而印象頗深。
尼澄,字登甫,北直隸鉅鹿人,崇禎年間進士,崇禎五年時,因前任知府王廠干與魯王朱壽鋐不和,只幹了不到一個月的知府,便被朱壽鋐誣陷入獄,最後死於流放途中。隨後由尼澄接任。
尼澄為人,比性格耿直一條筋的前任知府王廠幹要圓滑得多,待人接物皆是不卑不亢,和緩有度。但此人內心之中,極有主見,相當機敏決斷。在崇禎十一年的清兵入寇山東時,正是此人率領兗州兵將拼力死守,才擊潰了來襲的清軍,保得兗州府城不失。時任魯王的朱壽鏞大哭而道:“非是尼公救命,我閤府皆亡矣。”
尼澄最後由於操勞過度,於崇禎十三年病亡。他死後,兗州百姓集資為他立了德政碑,碑文出自文學大家範淑泰之手。
李嘯笑著向尼澄拱手而道:“久聞尼知府大名,今日得見,李某何其幸甚。”
尼澄見李嘯如此客氣,也拱手笑著回道:“李指揮使少年英雄。多有功業,尼某得見李大人,亦是平生難得機緣矣。”
兩人大笑起來,原本緊繃的會議氣氛,頓時輕鬆了一些。
因兩人新來,朱壽鋐讓劉知俊又將剛才的抗敵策略再講了一遍。
劉知俊原本以為,自已的這份看似完美的計劃,除了李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