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杰之時,目光中多了些審慎,他遲疑問道:“原來是你……你、你方才說什麼?”
袁恕己聽他自報家門,卻也隱約想起,這兩天似乎聽人說,大理寺將調一個新官兒過來擔任空缺的大理寺丞一職。
同時袁恕己也想起方才狄仁傑那一句,驚詫之餘,饒有興趣地看向此人。
狄仁傑不慌不忙道:“下官聽到正卿跟少卿因周國公府之事爭執,下官斗膽,不如此案交給我來處置。”
大理寺卿先前本想竭盡全力把袁恕己壓下,沒想到這邊兒還沒按下,又有一個不怕死的跳了出來,真真流年不利。
“你……”大理寺卿定了定神,“你可知你在說什麼?你……你可知道這是什麼案子?”
狄仁傑道:“據說是周國公擄劫官吏私刑囚禁……”他回頭看了阿弦一眼,“方才這位小兄弟已經將內情告訴我了。”
阿弦吃了一驚:這話從何說起,她哪裡對狄仁傑說過半句?
狄仁傑卻只向她微微一笑。
大理寺卿做夢也想不到,武皇后欽點的人居然要主動接手周國公的案子。
但對他而言,這比交給袁恕己去橫衝直撞要好多了。
畢竟這位狄大人,是皇后欽點……這就是說,他是皇后的人。
如果狄仁傑想要去辦周國公的案子,這其中就有些微妙了,焉知這不是皇后的意思?又或者……皇后本另有安排。
又加上袁恕己不依不饒咄咄逼人,大理寺卿實在沒有更好的法子,索性順水推舟,便將此案交給了狄仁傑。
這邊兒才商議妥當,那邊兒吏部的遞接文書便送到了。
狄仁傑自去裡間更換官服,外頭,袁恕己悄悄地拉住阿弦:“這個人什麼來頭?你之前認得?”
阿弦搖頭,袁恕己道:“那你怎麼就將案子告訴他了?”
阿弦猶豫了會兒:“我並沒有說,不知他怎麼就知道了。”
兩人彼此相看之時,狄仁傑已經換好了官服,從內踱步而出,道:“聽說還有一人陷在周國公府,就請十八弟同我一起去一趟吧。”
袁恕己打量著這“新官”,雖看著一派誠懇可靠氣質,心裡卻總有些不大踏實:“可要我隨行?”
“不必,”狄仁傑很是隨和地笑笑:“既然是我來接手,少卿放心就是。畢竟少卿也算是當事之人,再行插手反而會授人以柄。以後審案的時候再請證供就是了。”
袁恕己挑了挑眉,越覺狐疑:阿弦既然並未將此案告訴他,他又從哪裡知道自己是當事之人?
狄仁傑向他拱手一揖,對阿弦又做了個“請”的手勢。
阿弦其實早就想去周國公府,如今見天賜良機,更不遲疑,忙辭別袁恕己,同他往外而去。
袁恕己在後目送兩人離開,正滿腹疑竇,身後傳來大理寺卿幽幽嘆息:“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這一把火,可別把自個兒燒死才好。”
且說阿弦隨著狄仁傑出了大理寺,帶了數員差官往周國公府而行。
阿弦看了他數眼,終於忍不住問道:“狄大人,敢問,你是如何知道國公府這案子的?”
話一出口,忽然想起來,狄仁傑來的這樣及時,卻也十分倉促,甚至都沒有帶吏部文書……吏部……?
這兩個字在心頭掠過,阿弦朦朦朧朧地有個想法。
作者有話要說:
宣告,其實狄仁傑擔任大理寺丞是後兩年的事啦
狄老爺:我感覺,這裡的水有點深啊~
弦子:等到了!經典臺詞T—T
第152章 生死對峙
聽阿弦問; 狄仁傑笑道:“我聽聞十八弟常有過人之能; 不知可會無師自通?”
“過人之能”?阿弦脫口道:“可是阿叔……是不是跟崔天官有關?”
狄仁傑道:“這是你猜測所得?還是有所見聞?”
“是我猜的,不知可對?”
狄仁傑笑而不語。
阿弦見他不言語; 知道必有所忌諱,何況方才在大理寺卿面前他絕口不提別的; 當即不再追問。
狄仁傑又道:“十八弟,你把昨日經歷之事再同我細說一遍; 尤其是關於番僧摩羅王的。”說到“番僧”之時,神情肅然。
雖然阿弦覺著狄仁傑的“及時出現”,或許跟崔曄脫不了干係,畢竟阿弦有什麼“過人只能”的話,長安城也沒幾個人知道,算來只有陳基; 袁恕己,敏之勉強算是一個; 虞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