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素依然反了。
即便袁術軍中早前會流傳黃巾已反的傳聞,但是當黃巾軍當真反叛時,那些袁術士卒卻顯得有些手忙腳亂。
進攻的號令在未時時分,一直殺到亥時子夜,數萬曹操聯合萬餘黃巾軍,竟將十餘萬未曾防備的袁術軍殺地節節敗退,倘若不是紀靈等人死命護住袁術殺出重圍,或許壽春大片土地今日便要易主。
說實話,當張素素投向曹操的那一刻起,袁術已註定敗北,因為他既懷疑黃巾的可信度,卻又捨不得毀掉這支實力強大的從軍,反反覆覆,疑之而又用之,何以不敗?
不得不說,曹操確實不愧梟雄之名,而張素素更不是善茬,或許他們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讓袁術活著離開徐州,正因為如此,曹操派出了最擅長長途遠襲的將軍夏侯淵,而黃巾一方更是出動了陳驀以及他麾下黑狼騎。
或許是各自得到了曹操與張素素的叮囑,夏侯淵與陳驀死死咬住袁術敗軍尾巴不放,在將近年關的期間,竟從徐州泗水一路追到下蔡。
張素素的意思很明顯,既然已經反了袁術,那麼,她就不會給袁術秋後算賬的機會,更不會叫袁術整頓軍隊去報復她在下蔡的基業。
換而言之,她要陳驀儘可能地拖住袁術,拖到下蔡的周倉以及將城內的黃巾軍與物質撤到徐州。
而對於夏侯淵而言,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剷除袁術這個曹操在南面的勁敵!
可惜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袁術征討徐州的十六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他在壽春、汝南兩地,卻依舊屯有為數不少的重兵。
因此,陳驀在率軍打到下蔡附近後便暫緩了追擊,見好就收,護送著下蔡黃巾軍以及城內物資緩緩撤回徐州,畢竟,張素素既然反了袁術,那麼下蔡自然便不再屬於他們所有,在袁術報復之前,他們必須撤回徐州。
而陳驀選擇了撤兵,夏侯淵自然也不敢再孤軍深入,就當是送個順水人情給陳驀,他也幫忙了護送一事。
不得不說,這場戰鬥的失利,給袁術造成了極大的打擊。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可能是上蒼也不喜袁術吧,在陳驀與夏侯淵率軍撤退之後,原本袁術想召集兵馬追趕陳驀與夏侯淵,以報復這些日子來所受的惡氣,但是卻沒有想到麾下部將陳蘭、雷薄、梅成等將竟然相繼反叛,率領麾下曲部離袁術而去。
此後,雖說袁術仍然掌控著汝南、壽春等淮南大片土地,但是就此萎靡不振,再難復當初天下第一諸侯的威望與強盛。
而在此期間,張素素也與曹操定下正式的盟約,稱泗水之盟。
盟約相關:黃巾一方自今日起作為曹操一方從軍,但凡曹軍戰役,黃巾軍必須從旁協助;而曹操則必須履行約定,赦免黃巾軍的賊名,並給予在朝廷編制之下的軍號,且一視同仁地發放軍餉。
不得不說,曹操不愧是梟雄之名,其氣魄比起袁術更甚,為了讓張素素乃至黃巾對他報以信任,他竟派遣連夜趕往許都,亦平定徐州的功勞讓天子劉協頒佈了赦免黃巾的詔書,並且大肆封賞張素素、張白騎以及陳驀等眾多黃巾將領,一旦徐州之事平定,此詔書便當時奏效。
而高明的是,曹操將此詔書提前交給了張素素,這好比是給張素素以及黃巾吃了一顆定心丸,要知道那可是天子詔書,可不是什麼口頭盟約,一旦曹操日後毀約,那麼他勢必會身敗名裂、遭世人唾棄。
當然了,關於涉及到袁紹的青州刺史一事,曹操並沒有讓天子劉協在詔書中註明,畢竟此事一旦被袁紹得知,無疑是牽一髮而動全身,而對於此事,張素素也能理解。
“咯咯咯,曹使君真是快人快語,豪氣萬千……”
在泗水東岸的黃巾軍大營中,張素素笑吟吟地望著手中的天子詔書,畢竟在這份詔書上,朝廷給予了黃巾莫大的賞賜,除了早前便約定好的赦免一事外,朝廷又封張素素為尚書、名義上歸尚書令荀彧調派,又賜爵鉅鹿亭侯,以女兒身、又曾是朝廷通緝的要犯,如今卻身居廟堂,張素素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第一人。
除張素素以外,其他人也有封賞,其中封陳驀為徵西將軍、護軍都尉、潁陽亭侯,畢竟,據曹操的調查,陳驀最初曾出現在潁陽一帶,是故曹操以為陳驀出身潁陽,是故封他為潁陽亭侯,以為榮耀。
至於張白騎,朝廷則封他為蕩寇將軍、中護軍、廣宗亭侯,因為張白騎出身冀州廣宗一帶。
而除了張素素、陳驀、張白騎外,其餘黃巾將領朝廷也一併封賞,像王思、張燕、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