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諍相丁�
劉福是人,不是神,但凡是人就都會有個人的好惡,明知自己的民族在將來會遭遇一場大劫難,每一個穿越者都會想辦法去避免。就算不為了所謂的民族大義,為了將來自己的祖墳不被人刨了,那也必須想轍。
對劉備、孫權等人遲遲不動手,一來是想借劉備、孫權之手削弱他們治下世家的力量,別看如今劉備、孫權跟他們各自治下的世家相處融洽。那只是暫時的,一旦各自利益出現分歧,爆發衝突是必然,而劉福要做的,就是不斷施壓,激化他們雙方的矛盾,最後出來收拾殘局。若是他們合起夥來對付劉福,那更中劉福下懷。將來收拾起世家連理由都不用找了,絕對的武力給了劉福從容面對的資格。
二來就是在劉福眼裡,劉備、孫權都是本族人,只要幹掉了反抗自己的人,那些百姓不需要融合,只需要出臺相應的撫民政策,那些百姓就會接受西漢的統治。比起治理其他異族百姓會容易許多。
有人做事喜歡先易後難,而有的人則喜歡先難後易,劉福屬於後者。先定四邊。後取中央,這就是劉福的方針。如今大漢周邊的異族除了荊南的五溪蠻跟東南的山越各族外,基本上都已經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劉福接下來要收拾的目標是哪一個,誰也不清楚。
龐家是荊襄有數的大戶,每年的祭祖都會引來大批的旁觀者,而今年更是比起往年要更加的熱鬧。原因無他。下任龐家家主,剛剛為西漢平定南蠻的有功之臣,龐統龐士元攜妻回鄉祭祖。
西漢如日中天,能夠得到西漢皇帝的重用,這就預示著龐家至少百年無憂。在荊襄各個世家都倒黴的今天,龐家眼光獨到。一枝獨秀,不引人側目才是怪事。而對老一輩的人來說,對龐家更是羨慕嫉妒恨。
荊州世家林立,但能夠起到領袖作用的也就那麼幾支,蔡家沒落,蒯家凋零,黃家勢微。唯獨龐家,後繼有人。龐統的回鄉祭祖引起了荊州各世家的震動,紛紛派出家中子弟前來探聽訊息,有的是想要示好的,有的則是來找茬的。
不過那些找茬的在得知龐統的妻子祝融不僅僅是南蠻祝融部的少族長,更是西漢皇帝劉福剛剛認下不久的義妹時,那份找茬的心思頓時就煙消雲散。蠻族少族長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義妹這個身份,尤其還是那個聽說極為護短的西漢皇帝,為了逞一時之快而得罪皇帝,大大的不值。
要知道,西漢皇帝劉福可和被軟禁在襄陽郊外的那個大漢天子不同,劉福手下有一幫能打的武將,可戰之兵更是數十萬,為了一時口舌之利招惹來西漢的大軍討伐,說不定還沒等西漢大軍過境,楚王劉備就會把得罪了劉福的世家給打包送過去做禮物。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荊襄世家並不是鐵板一塊,為了自家的利益,把害群之馬踢出去這種事世家做起來不會有絲毫心理負擔。
在龐統進入荊州地界之前,劉福就親自寫信給劉備,請求劉備關照一二。劉備對此如臨大敵,他知道,劉福信裡寫的客氣,但要是龐統真出什麼意外,翻起臉來也是絕對不會有任何猶豫的。
對龐統這個燙手山芋,劉備不想接,可人家要回鄉祭祖,自己攔著又會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之所以在得知諸葛亮的訊息以後劉備不辭辛苦的趕去見面,一是的確關心諸葛亮的安危,二就是找諸葛亮問計,想要知道如何應對龐統返鄉祭祖一事。
而諸葛亮從劉備那裡得知龐統返鄉祭祖一事後主動請命替劉備接待龐統,這正中劉備下懷,在將此事全權委託給諸葛亮負責以後,劉備帶著人去了柴桑,那裡人心未定,急需劉備親自前往安撫。
再次與龐統見面,諸葛亮顯得很淡定,而龐統也沒有露出絲毫勝利者的姿態,二人就像多年未見的老友,相談甚歡。看到代表劉備前來的諸葛亮與龐統沒有翻臉,荊州世家不由暗暗鬆了口氣,他們是真擔心荊州再起戰火。
只不過在平靜的表面之下,卻是暗流湧動。那些試圖投機的人又怎麼可能甘心看著西漢與荊州和平共處。
風險與報酬永遠是呈正比的。就好比搶劫,這是來錢最快的一種手段,但同時,這也是死得最快的一種方法。
蒯家作為荊襄世家的魁首之一,在劉表時代因為輔佐劉表而得到了風光一時無兩的回報,但在劉表死後,蒯家的情況就每況愈下,先是所託非人。後又難得重用,而最令蒯家揪心的問題,就是後繼無人。
龐家已經出了一個龐統,而黃家因為黃承彥的關係,即便日後荊州被納入西漢的版圖,也不是沒有復興的可能,唯獨蒯家。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