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袁紹發動對曹操作戰開始直到現在,沮授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從百姓身上看到那種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精神狀態了。河北因為袁家三兄弟的戰爭已經倒退到了黃巾之亂爆發時的狀態,每個人都如同驚弓之鳥,逃兵與失去家園走投無路的百姓重新聚嘯山林,大片的田地無人耕種,與幷州隨處可見正在田間勞作的人們形成鮮明的對比。
沮授原本是與商隊同行,但今日卻不知什麼原因,商隊領隊沒有帶領隊伍繼續趕往長安,而是要在這陽曲縣休整一日。沮授雖然帶著十幾個人同行,但也不想因為脫離隊伍而引人注意,便趁著這難得的休息之時帶著幾個人出外走走。
沒有在縣城裡待,沮授帶著人在離陽曲縣城不遠的村落轉悠,站在田間地頭望著在勞作的農人,沮授忽然很希望眼前這一幕可以出現在河北各地。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當沮授打算帶著人離開的時候,從不遠處走過來一群人。領頭人的人是個年歲二十五六的年輕人,看上去不像是農人,不過跟在他後面的幾人倒是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農人。
看這些人的架勢,似乎並不是來幹農活的。對此有些好奇的沮授停下了腳步,打算看看這些人到底打算幹什麼?就見領頭那人站在一塊尚未耕作的田地前回來揮了揮手,跟著那個年輕人一起來的人立刻分頭行事。
“曲犁?”沮授認出了那幫人抬到田裡的那物件,不由輕聲說道。這曲犁沮授是知道的,前些年在河北進入休養生息的時候見過,也曾經有過推廣的念頭,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只能放棄。
對於推廣失敗這件事沮授一直耿耿於懷,眼下再次見到曲犁,沮授很想要知道眼前這些人打算如何推廣?
隨著那個年輕人一聲令下,負責控制曲犁的農人一聲吆喝,在前頭拉犁的牛便如往常一樣開始工作。從結果來看,曲犁明顯要比其他在田間勞作的農人所用的直犁要好用得多。跑得快呀,別人還在自家的一畝地的累得滿頭大汗,控制曲犁的農人已經把一畝地犁完了,此時正在犁第二遍。
眾人的驚歎聲自然吸引了附近人的目光,看到如此神奇的犁地神器,附近勞作的人也不忙著幹活了,紛紛湊過來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百姓是最守舊的一類人。也由不得他們不固執,畢竟老話說得好,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作為在地裡刨食的人,地裡的收成是關係到一家老小存活的大事,任何輕易的嘗試都有可能面臨餓肚子的威脅,所以但凡是跟種地有關的事情,在農人眼裡都是非同小可的大事。
不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以前也聽說過曲犁要比直犁好用,但親眼見到卻是頭一回。而親眼看到曲犁是如此好使,不由讓那些看熱鬧的農人躍躍欲試,有些膽子大的便向那個年輕人請求可以讓他也使一回曲犁。
對這種要求,年輕人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點頭應允。而得到年輕人的允許,又親身體驗了一把的農人紛紛動了給自己家置辦一件這個曲犁的念頭。
沮授十分欣賞那個年輕人的做法,不管這個年輕人是什麼身份,能夠想到這個辦法,都說明這個年輕人是個聰明人。起了愛才心思的沮授便動了想要將這個年輕人招攬到幽州去的念頭。此次去關中談判還不知結果如何,本著賊不走空的想法,就算不能跟西漢達成協議,只要能把這個年輕人給招攬到,那也算是不虛此行。
“來人止步!”沮授帶著十幾個人走過來,立刻引起年輕人身邊護衛的警惕,當即衝著沮授等人喝道。
“莫要誤會,我等沒有惡意。”沮授阻止了身後親衛想要保護自己的舉動,開口對面前的眾人微笑著說道。
“這位老先生,不知有何貴幹?”年輕人上前向沮授施了一禮後問道。
“這位小哥勿怪,老夫只是見這曲犁很是好用,所以忍不住上前想要瞧得更仔細些。這位小哥,莫非你家中打算販賣這種曲犁?”沮授笑著問道。
“老先生誤會了,在下賈逵,是這陽曲縣的縣令。這裡原本使用的農具太過落後,嚴重影響了本縣的生產力,為此在下才會有意推廣曲犁這種方便實用的新式農具。”賈逵聞言向沮授解釋道。
“原來是縣令大人,縣令大人既然有意推廣,又何必親自出面,只要一紙命令不就可以了嗎?”
“呵呵……老先生是外地人吧?我西漢的地方官員做事,無論什麼事,都必須與治下的百姓解釋清楚,如果不能得到大部分百姓的同意,那是不可以執行的。如果強行實行,百姓是可以拒絕的。”
“唔?為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