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兒不是那種蠢貨。”劉福語氣肯定的答道。
關於這次蔡邕、盧植與劉福的談話,除了在場的三人外,誰也不知道。蔡邕和盧植是衷心希望劉福的教育可以成功,一個將獠牙對外,將溫情留給自己人的君王,仔細想想的確是大漢需要的君王,只希望劉昊可以不辜負劉福的期望,成為一個合格的繼承者。
在與蔡邕、盧植面談了一次過後,劉福又開始了自己按部就班的計劃。打下一地治理一地,為了將幷州、司隸這種剛到手的地方治理好,劉福不得不暫緩了對外的擴張。這是很必要的,畢竟打仗打的就是一個後勤,如果糧道不穩,對一場戰事的勝負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劉福不希望一場戰事因為糧草不濟而不得不中止,以西漢如今的實力,穩紮穩打才是主流,急功近利並不需要。更何況剛剛收服了曹操手底下那幫文臣武將,總需要時間令他們歸心才能放心使用。
倒不是說劉福不信任曹操那幫人,而是一個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總需要時間適應。在歸降了西漢的這段時間裡,已經有太多的事情讓曹操感到驚訝。以前就知道西漢很強大,但那也只是霧裡看花,許多地方也只是曹操的猜測。但等真的接觸到西漢的底蘊之後,曹操才忽然有了一種井底之蛙的感覺。
自己這幫人還在頭疼如何抵禦對手的入侵時,西漢已經開始為下一個需要收復的地域制定重建計劃。自己這幫人還在為手下人才匱乏頭疼,為找到一個人才而沾沾自喜的時候,西漢已經有了系統的選拔人才政策。
差距啊,這就是差距啊。曹操這些天最常說的就是這三個字,聽得陪著曹操的夏侯等人都已經有點聽膩了。他們這些天也一直在參觀學習當中,心裡同樣有與曹操相同的感慨,只是孟德你也不用一天到晚就把這三個字掛在嘴邊吧?
在又一次聽到曹操發出這句感慨的時候,夏侯終於開口懇求道:“孟德,我們都知道咱們以前跟西漢的差距很大,你就不用一天到晚的提醒我們了。”
“元讓,我這幾天是不是很嗦?”曹操有些不好意思的問夏侯道。
“不是一般的嗦。不過我們也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說實話,我們這些天跟你的感受差不多。”夏侯聞言答道。
“現在想想,我還真是有點慶幸。還好陛下是個顧念舊情的人,要不然我們現在這些人還能不能湊齊還是一個問題。元讓,對日後你有什麼打算?”曹操感慨的說了一句後問夏侯道。
夏侯知道,曹操這是動了出來做事的念頭,就是不好意思直接挑明。聞言說道:“只要陛下肯相信我夏侯元讓,這百十斤就賣給他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不知道他肯不肯買?”
“這倒也是,那回頭我幫你問問。”曹操趁機說道。
都是一幫有本事的,在認清形勢以後,自然不願意讓自己一身的本事就此埋沒,只不過為了一點虛榮心,誰也不好主動提出。眼下曹操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機會,在曹操說打算去問問劉福打算怎麼安排他跟夏侯的時候,其他人也趁機請求曹操順便也幫他們問問。
第276章張飛之死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按照諸葛亮的設想,西漢劉福才是荊州最大的敵人,而江東的孫權應該是荊州天然的盟友。但世事弄人,因為張飛之死,荊州與江東已經變成了死敵,而且一點化解的可能也沒有。
張飛奉命攻打壽春,為廬江建立一道屏障,但壽春已經被陳群獻給了孫權,想要拿下壽春,與江東兵戎相見是必然。孫權當然不會輕易將壽春拱手讓人,在孫權的設想裡,壽春是兵家必爭之地,只有將壽春掌握在手中,日後北伐自己才能夠佔據主動。為了應付張飛的來襲,孫權不僅派出心腹大將周泰,還將一直奉命征討山越的賀齊給調到了壽春。
在江東,人們對周瑜、黃蓋、程普、張昭這些人耳熟能詳,但對賀齊卻所知不多。可這不代表賀齊就是一個庸才,相反的,賀齊是不輸於程普、黃蓋這類老將的一員將才,雖然比起周瑜在謀略上稍顯不足,但對付張飛這種莽撞人,卻是綽綽有餘。
此時的張飛還不是劉備入蜀時那種已經學會用計的良將,現在的張飛還是一味的崇尚武力,認為就憑自己胯下馬掌中矛就足以打天下。但在壽春,張飛終於嚐到了苦果,高大的壽春城牆讓張飛束手無策。
張飛的武力的確很高,即便是被江東視為第一武將的周泰在與張飛鬥將的時候也是以失敗收場,如果不是周泰手下親兵拼死相救,周泰的腦袋說不定已經被張飛給割下來送去襄陽表功。但在攻城戰裡,武力高並不能決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