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就沒有要和周瑜在水上分出勝負的打算。在將劉備哄去壽春,接手赤壁水軍的大權以後,諸葛亮就沒有一次主動出擊過。對於周瑜的屢次挑釁,諸葛亮也極少正面回應。哪怕是出戰,也是淺嘗輒止,周瑜又不能率軍直接攻打諸葛亮的水寨。
別看諸葛亮主動出擊不行,但防守的能力卻是一流,把水寨經營的如同鐵桶,周瑜曾經派兵攻打過諸葛亮的水寨,結果就是有去無回,連吃了好幾次虧後,周瑜也學乖了,不再貿然攻打諸葛亮的水寨,只是派人不斷挑戰,想要將諸葛亮的水軍引出水寨以後再消滅。
可諸葛亮就像是隻烏龜,即便被周瑜引出了水寨,只要一發現情形不對就會立馬縮頭退回水寨,這種作法氣的周瑜每次交戰完畢以後都會派人給諸葛亮送一副親筆所畫的烏龜出水圖,如今諸葛亮的手裡已經積攢了差不多三四十張。
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周瑜,都知道兩家最大的敵人是西漢,但同時兩家也誰也不信任誰,就像是兩隻刺蝟,為了相互取暖而小心接近,試圖找到雙方共存的最佳位置。
不過這種誰也沒說的默契隨著關羽拿下了柴桑而被打破。柴桑是周瑜的老巢,孫權得勢以後,周瑜就被逼留在柴桑訓練水軍。這樣做一方面是為自保,另一方面則是為江東的日後打算。只是如今柴桑被關羽所破,周瑜的根基也就被挖了。
柴桑的地理位置對江東來說太過重要,比起壽春更加重要。隨著柴桑被破,孫權終於慌了神。如果柴桑未破,孫權還幻想著自己擊敗劉備以後順勢奪取荊州,哪怕放棄荊北,能夠拿下荊南對孫權來說也是極大的收穫,不亞於又奪得一個徐州。
但隨著柴桑被破,江東就直接面臨了荊州人馬的威脅。長江天險失去了作用,荊州人馬根本不需要經過長江抵達江東,只需要繞一點路,就完全可以殺入江東腹地。
這個後果太嚴重了,嚴重到了孫權不得不向荊州低頭。也就在孫權考慮派誰出使荊州請求劉備兩家罷兵的時候,袁尚的使者逢紀來了。
這對孫權來說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一級臺階,滿口答應了逢紀所提的要求,同時也將與荊州罷兵的難題留給了袁尚的使者。
對於孫權的無恥,逢紀似乎在來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了,雖然沒有對孫權誇下海口,但也答應孫權自己會盡力周旋。離開了江東以後,逢紀沒有馬上去徐州尋找劉備,而是去了襄陽。因為逢紀知道,單憑自己是說服不了劉備的,與自己相比,人在襄陽的荀湛在劉備面前的面子更大一些。
荀湛原本在曹操與袁紹爆發官渡之戰期間被曹操軍所俘,後來押到了許昌交由荀看管。只不過許昌被破以後,荀湛也就被帶到了襄陽。與荀不同,荀湛拒絕了荀打算帶自己一起前往關中的提議,而是選擇留下輔佐劉備。也因為這一點,劉備對荀湛很是看重。自己出兵為弟報仇,襄陽的事情就託付給了荀湛。如果這次可以請出荀湛和自己一起勸說劉備,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
在聽明白逢紀的來意以後,荀湛答應了逢紀的請求。荀湛很清楚,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又或者是袁尚,誰也不是西漢劉福的對手。如果不能同心協力,最後只會被劉福各個擊破。
之前沒有加入勸說劉備的人群,只是因為荀湛知道,當時的劉備處在氣頭上,誰勸都沒用。而如今壽春已破,劉備的氣也應該消得差不多了。荀湛相信劉備是個知道顧全大局的人,即便心裡再恨江東,但暫時與孫權聯手,劉備還是能夠接受的。
在與諸葛亮透過氣後,荀湛與諸葛亮聯名給人在柴桑的關羽去了一封信,說明各家利害關係,請求關羽暫緩攻勢。
關羽得到書信以後也沒有反對,倒不是關羽不在意與張飛的兄弟之情,而是關羽更清楚繼續與孫權為敵,最後很有可能會便宜了西漢。這是關羽不願意看到的,在關羽的心目中,輔佐劉備振興漢室才是頭等大事,在這件事上,哪怕是兄弟之情也只能放在次要位置。
雖然此時的天下人大部分都認為西漢才是大漢正統,只有西漢的皇帝劉福才是可以振興漢室的人,但在關羽的眼裡,他就只認劉備。說他固執也好,說他冥頑不靈也罷,反正關羽就認劉備,而且還打算一條道走到黑。
也就在關羽暫緩了出兵九江的決定同時,荀湛和逢紀也見到了人在徐州的劉備。劉備對荀湛的忽然到來感到很詫異,這段時間光顧著攻打下邳跟小沛,對其他的事情劉備不怎麼關心。而在聽荀湛說明西漢最近的動向以後,劉備也陷入了沉默。
演義裡將劉備描敘成了一個就知道哭的仁厚長者,但實際上劉備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