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害了辛毗。眼下辛毗音訊全無,難免就叫人多想了一些。
袁尚雖然自大,但卻也不是那種目空一切的人,繼承袁家基業以來勤勤懇懇,一心將袁家壯大。只不過袁譚、袁熙這二人已經成了袁尚的心腹之患。袁熙性格懦弱,袁尚一直不怎麼看得起,本來也不想要取袁熙的性命,但袁熙據幽州自保,這讓袁尚很是不滿,認為袁熙壞了自己的大事,即便最後不會取袁熙性命,但也絕對不會叫袁熙好過,袁熙要是真落到袁尚的手裡,最好的結果就是一輩子幽禁。
而袁譚則是袁尚必除之人。袁紹尚在人世的時候袁譚就與袁尚不對付,而在袁譚兵敗逃亡的時候,袁尚是最高興的人,但等見到袁譚東山再起,袁尚也就由高興變成了不爽。而且袁尚要除掉袁譚的最大原因,就是袁譚和袁尚一樣,都是很有野心之人。
雖然因為西漢的插手讓袁尚對青州的攻伐暫時中止,但對青州袁譚的警惕,袁尚絲毫沒有放鬆,即便西漢遊奕軍已經到了壺關,龍騎軍已經出現在涿縣,袁尚也沒有抽調青州方向的一兵一卒。
辛毗暫時沒有音訊,袁尚對此不得不做兩手準備,一面再次派出辛評擔任使者出使西漢,一面派人聯絡劉備、孫權,希望這二人可以顧全大局,暫時罷兵與自己一起對抗西漢的威脅。畢竟自己要是敗了,劉備跟孫權日後的日子也肯定不會好過。
也就在袁尚為袁家大業操心的同時,劉備與孫權的戰爭也進入了白熱化。諸葛亮與周瑜都不是易與之輩,二人憑藉可以利用的資源在赤壁這個地方鬥智鬥勇,互不相讓,勝負暫時難分。
不過壽春的結果已經出來,劉備憑藉手中兵將以及大量攻城器械的幫助,終於拿下了壽春。負責鎮守壽春的賀齊兵敗出逃,但在經過合肥時被劉備義子劉封截住,雖然最終讓賀齊隻身逃走,但賀齊的兩個兒子被擒獲了。劉備大賞了劉封,至於賀齊的兩個兒子,則難逃一刀之劫,腦袋被砍下來掛在了壽春的城頭。
拿下壽春以後,劉備在與隨軍軍師蒯越商議過後,揮軍北上,準備趁孫權兵力不足之際,奪取徐州,將江東重新趕回長江以南。
在徐州,劉備的人脈明顯要比孫權要強。孫權太過急進,幾乎沒有耗費什麼力氣就拿下了徐州,相應的也就沒有對徐州固有的勢力進行一番清洗。如今劉備勢頭正盛,徐州世家為了儲存實力,又不少都選擇了改換門庭。自從陶謙死後,徐州世家已經習慣了做牆頭草,依附強者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
當然也有不肯和劉備妥協的,比如投靠了孫權的陳群,他就是反抗劉備進入徐州最堅決的人之一。陳群原本是呂布的臣子,後來投靠了孫權,如果再加上將來可能投靠的西漢,陳群也可以算是三姓家奴。但現在要是再加上劉備,陳群覺得自己會名聲掃地,連呂布那個匹夫都不如。本來陳群就不太看得起呂布,要是混到最後連呂布都不如,那陳群自己都可能看不起自己。
為了自己的名聲,也為了挽回孫權的信任,陳群在反抗劉備這件事上表現的很堅決。也由不得陳群不堅決,當初說好了是帶著呂蒙一起投奔江東,結果呂蒙最後卻擺了陳群一道,不僅沒有投奔江東,還把廬江獻給了劉備。這雖然跟陳群沒有什麼關係,但也讓陳群在孫權眼裡好感大減。
這次奉命鎮守壽春的人選裡本來是有陳群的,但最後卻把陳群給調到了徐州的小沛,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這是呂蒙那件事的後遺症。
為了重新得到孫權的重視,陳群聯合下邳的好友陳登一起合力抵抗劉備的來犯,這讓本來認為徐州可以輕鬆拿下的劉備很是惱火。但光是惱火是沒用的,陳群、陳登這兩個聰明人憑藉小沛、下邳兩座城封死了劉備入駐徐州的去路,讓劉備暴跳如雷的同時又無可奈何。
對於劉備不能拿下徐州這件事,遠在赤壁的諸葛亮並不是太在意。本來他就對徐州不是太感興趣,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要勸劉備暫時放棄徐州,固守壽春牽制孫權的兵力。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一來拿下徐州以後留給荊州的防線就有些過長,二來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兩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西漢,如果兩家為了個人仇怨拼個你死我活,到頭來恐怕會便宜了西漢。
只是這劉備一心想要滅了江東為三弟張飛報仇,對諸葛亮的這種擔心絲毫聽不進去。哪怕是拿下了壽春以後,劉備依然沒有半點好轉的跡象。
面對劉備如同野豬一樣只顧往前衝的做法,諸葛亮是一點轍都沒有,只能打起精神來與對岸的周瑜對陣。
諸葛亮很清楚水戰自己不是周瑜的對手,所以打一開始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