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商人就乘勢而起,大肆走私物資,視朝廷法度於無物,幾十年下來,他們聚集大量財富,手底下擁有成千上萬的失去生活來源,冒險下海的百姓。另外又僱傭了大批的倭國武士,充當打手,如此各方集合起來,倭寇之亂才會越鬧越大,不可收拾。”
“而倭寇亂起,偏偏東南承平日久,文恬武嬉,軍備廢弛,倭寇一次次得手之後,膽子就越來越大,非但不把朝廷放在眼裡,還幻想著龍袞海外,做草頭天子。就好比一個病人,內外之症一起爆發,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想要消滅倭寇,解決東南的亂象,非大毅力,大智慧,以及大投入不可!”
……
不同於楊繼盛的慷慨激昂,唐毅的話娓娓道來,可是帶來的震撼卻更加強烈,誰也想不到小小的倭寇竟然牽連到這麼多的方面,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小小年紀的唐毅,居然把天下大勢都裝在了心裡,要不了多久,此子的成就怕是要在大家之上啊!
想到這裡,大家對唐慎不由得投去了強烈的嫉妒目光,這傢伙命也太好了吧?
不提這些人感嘆,楊繼盛受到的衝擊更大,他本來想著除掉嚴黨,天下就能太平,可是現在一聽,或許還有更麻煩的事情……
他不由得頹然地捂住了頭,“多謝行之指點,我想靜靜!”
看著楊繼盛頹然的模樣,唐毅不由得鬆了口氣,這位不會冒然彈劾嚴嵩了吧?
第154章還是躲不過
過了山東之後,運河結凍,大傢伙只能舍了舒服的船隻,換上了馬車繼續北上。徐三一口氣準備了十多架馬車,車廂外面披著厚厚的毯子,車廂裡面還放了湯婆子,生怕凍著,考慮得十分周祥,眾人都感謝不已。
至於楊繼盛,和大家相處的也非常好,閒暇的時間,還去指點唐慎的學問。說起來楊繼盛和唐慎還真有幾分相似,兩個人的資質都不算最好,但是都肯下功夫,也都是年過而立開始發跡,經過楊繼盛的指點,唐慎就彷彿開啟了一扇天窗,任督二脈都通了,還是一通百通,他有自信憑著真正的本事,透過鄉試也沒有問題。
這一天休息的時候,楊繼盛找到唐慎,就笑著問道:“子誠兄,你在東南練兵抗倭,殺倭寇無數,那北虜呢,能否也殺俺答汗一個落花流水?”
唐慎撓了撓頭,為難地說道:“椒山兄,我倒是聽毅兒他們討論過,東南水網密佈,地形氣候和北方都完全不同,俺答汗騎兵眾多,憑著我手上的新軍和蒙古人拼,估計是敗多勝少。但是練兵核心就在一個練字,只要捨得投錢,找準了方法,重創俺答並不難。”
說話之間,唐毅端著燙好的燒酒過來,給老爹和楊繼盛都滿了一杯。
楊繼盛沒有急著喝酒,而是笑道:“行之,荊川先生誇你是軍事奇才,如今大明東南有倭寇,西北有蒙古俺答,頻頻入寇,你可有什麼對策?”
唐毅嘆口氣,“椒山公,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字:錢!練兵要錢,打造精良的武器要錢,收買奸細,探聽情報要錢,打贏了還要撫卹士兵,控制打下來的土地,方方面面算起來,都離不開銀子。當年漢武帝北擊匈奴的時候,就捨得下本,選拔的就是十來歲的孤兒,從小苦訓,經過十幾年的功夫,再派遣霍去病統帥,打得匈奴落花流水,最終滅族。唐太宗也是一般,忍辱負重,苦訓精兵,一戰擊敗突厥。遙想漢唐雄風,後輩子孫實在是汗顏。”
楊繼盛頻頻點頭,感嘆說道:“漢唐之風實在是令人神往,本朝成祖遠征大漠,蒙古俯首帖耳,足以比肩古人,只是如何才能恢復昔日的榮光?”
言談之間,已經把唐毅當成了平等的好友,忍不住請教。
唐毅沉思一會兒,笑道:“椒山公這是在為難小子啊。”
“你只管說就是。”楊繼盛鼓勵道。
“那我就斗膽一次。”唐毅笑道:“先說倭寇的問題,是因為市舶司草率被廢才釀成大禍,那市舶司為何被廢?究其原因,在於海禁政策。再說九邊,為何兵無戰力,將帥懦弱呢?無他,弊在世襲二字!椒山公,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一個人若是出生那一天便知道自己的未來,他還努力幹什麼?不觸及軍戶制度,想要徹底改變九邊被動挨打的局面,第二卷。還難!”
唐毅還想說下去,楊繼盛卻面色嚴峻,用力擺手,“行之這話和我說說也就算了,千萬不能再對別人提前,不然會有麻煩的。”
唐毅嘿嘿一笑,沒有反駁,他的話直指朱元璋,在祖制大於天的明朝,妄議太祖那可是大罪過,搞不好一輩子的功名就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