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8部分

經費去支援辦學,每到教師節,換上長袍馬褂,去學校給老師作揖行禮,孩子們交給你們了,未來都靠你們了。其他的軍閥也大體如此,當然了教育出一堆文藝小清新,連槍炮都造不了,結果另說。

但是由此可知,辦學是誰都不敢挑戰的絕對真理!

要玩就玩大的,這是唐毅歷來的信條。

光是杭州城就有百萬人口,除掉錢塘和仁和兩個附郭的縣之外,還有七個縣,統統算起來,人口幾乎兩百萬。

人多,經濟繁榮,讀書人也就多。可杭州府學有多少名額呢,不多不少,四十名彛�派��氖��齬閔��還舶聳�鋈耍�匱Ц骷跎偈���簿褪橇��恕�

府學加上縣學,統統算起來,六百二十人,杭州的讀書識字率要比一般地方高很多,就按照兩成計算,兩百萬人,就有四十萬讀過書的。能有幸進入縣學府學的,幾乎是千分之一。其實不只是杭州,蘇州,紹興,徽州這些傳統的科舉死亡組,都是這個情況。

那有人要問,如果增加府學和縣學的生員不就把問題解決了嗎。

有這種想法,只能說你圖樣圖森破,大明有十三個省,無數落後的州縣,如果東南隨便增加生員數量,那麼科舉榜單就都是東南的了,久而久之,朝廷之上,也只能聽到蘇松浙江的口音了。

對於科舉制來說,這幾乎是無解的難題。

可是別忙,自從開海之後,唐毅就有了破解之道。

不是讀書人眾多,進不了府學縣學,沒法參加考試,沒有出路嗎?

市舶司需要人才啊!

每年幾千萬兩,上億兩的貨物往來,要多少賬房先生,要多少精通估價的報關員?還要多少錢莊櫃房的掌櫃?

粗略算算,每年人才缺口就有一萬人以上。

想要彌補缺口,唯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大興教育,培育自己的人才。

唐毅在接見杭州士紳的時候,把自己的想法闡述了出來。

“學校不能只為了科舉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走科舉的道路。東南商業要發展,同樣離不開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各地廣建蒙學,讓幼童入學,經過三年啟蒙教育,成績好的,參加進士考試,能進入府學和縣學深造最好,屢試不第,或者要養家餬口,無意科舉的。可以進入專業學堂,順利畢業之後,就可以到市舶司工作,或者給各個錢莊商行,充當管理人才,也算是一項體面的活計。”

唐毅笑眯眯說道:“眼下要建立三座學堂,首先是財經學院,培養賬房先生的;第二座是翻譯學院,培養通夷人才;第三是法學院,培養熟悉法律,典章制度的人才。總而言之,要因材施教,人盡其用。不同於八股科舉,這些可都是精通實務的幹才,是你們日後生意上的最好幫手,諸位要是覺得本官的主意還不錯,就請廣為宣傳,我在這裡,先拜託大家了。”

士紳們互相看了看,突然一起拜倒,激動地吼道:“大人仁德,我等代杭州百姓,拜謝大人了!”

第474章班底

一連跑了十幾天,徐渭有了兩大收穫,第一就是他瘦了二十幾斤,肚子小了一大圈,多餘出來的皮深深墜下去,十分怪異,弄得他不得不狂做仰臥起坐,爭取儘快讓面板收回去。至於第二條,那就是徐渭不再恨了。

以往他都有那麼一股子憤世嫉俗的味道,覺得自己最倒黴了,上天對自己太不公平了。直到遇見唐毅,考上了進士,還得到嘉靖特賜,成為了庶吉士,清貴的翰林,徐渭總算是出了一口氣。

就算這樣,他的心裡頭也總是有個疙瘩兒。

這些日子跑下來,徐渭心裡的刺兒消失的無影無蹤不說,甚至還有些慚愧。

天下讀書人何止千百萬,老天爺給他一個聰明的頭腦,讓他能遇到錢德洪,王畿一般的名師,能有機會飽覽群書,參加科舉,已經算是幸運了。

就拿杭州來說,有多少讀書讀到頭髮都白了,連個秀才都考不上,一世的心血傾注在科舉上,可是寫出來的文章卻不堪入目,參加一次會試,正常花費要超過一百兩銀子,就算童子試,購買時文,報名,筆墨紙硯,也要幾兩銀子。

徐渭親眼看到有人因為參加科舉,把幾代人的積蓄都花光了,一家人落魄無依,擠在可憐的草屋裡,孩子連過冬的衣服都沒有。

那就放棄科舉,另謀生路吧?

談何容易,讀了一輩子書,身體都壞了,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眼睛都花了,只能靠著寫寫算算過日子。

就連一些大家族,也不